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担保行业向何处去
方舟子被打
是真话的代价吗
卑劣手法岂能实现“公共利益”
新闻漫画
“粗人”警察的误会
不是免死金牌
两岁女坐拥别墅刺痛房价公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担保行业向何处去
风险暗藏 繁荣背后是鱼龙混杂 洗牌在即 民间担保福兮祸兮 模式创新 需求突围路径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马晓鹏

观察郑州担保业的今天,发展之迅速,令人瞩目;良莠不齐的运作标准,又令人担忧。是春天还是危机?见仁见智。

谁在催生极度繁荣

繁荣,快速,迅猛等词汇已经难以描述目前郑州担保行业发展的趋势。

“一年以内几百家担保公司出现,在世界上也是一个奇迹。当然这是河南特色,或者是郑州特色。”戴金平,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他在近日出席“2010中原投资担保行业发展高峰论坛”现场发出如此感慨。

今年3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地将担保公司定性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这仿佛成为一针强心剂,让这个本已炙热的行业转入沸腾。

国家政策是春风。《办法》让整个担保行业可以真正地挺直腰板。对此,河南邦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先生格外高兴。

政策法规监管,往往落后于鲜活的行业发展实际。但对于担保行业的异样繁荣,本地出台的一些担保业规范和标准可能比《办法》还要更严厉。

比如,对准入门槛的设定,《办法》规定注册资本必须达到500万元,而在郑州市,目前对注册资本的要求是必须达到3000万元,整整翻了6倍。众多担保行业人士表示,就全国范围来看,郑州的担保市场也许是发展最规范,也最健全的。

综观全国担保业的发展态势,河南担保行业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量都走在了国内前列,郑州更是风头独领风骚。

顺势而起,担保行业在夹缝中顽强生存而突然壮大的一幕,让人深思。

近两年,全球经济危机阴霾笼罩,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生存难、融资难的困境。担保公司的出现,犹如及时雨一般,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普遍“喊渴”的发展瓶颈。作为省会城市的郑州,无疑是中原经济的排头兵,担保公司在“渴望”中喷薄而出。

河南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的张先生认为,担保公司就是桥梁,担保公司不但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不同经济形式的经济组织,提供了大量的融资性担保服务。同时,为广大市民、百姓的闲散资金提供了一个获得相对较高收益的投资平台。

河南另一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先生表示, 担保公司在融资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大力支持,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困难,同时也给予了企业发展壮大的信心。

风险暗藏 繁荣背后是鱼龙混杂

目前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左右,但平均寿命仅2.9岁,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建翔日前在“聚成引进战略投资新闻发布会暨中小企业科学发展研讨会”上透露的。

理论上来说,经营信用、管理风险的担保公司平均寿命应该不会超过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目前,许多担保公司刚成立1~2年,小鹰乍飞恨天低,初生牛犊不怕虎。关键是能不能坚持3~5年。就像涨潮的时候,人头攒动,都在游泳,只有退潮的时候才能发现谁在裸泳。

百花齐放背后是风险暗藏。鸭行水上,冷暖自知。

收取费用,承担责任,用一位业内人士李先生的话说就是“这碗饭不是那么好吃的,我仅仅认为我刚刚初中毕业,上到高中一年级,还有很多东西我没有弄明白”。

从目前情况看,我市的担保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隐含着一些危机。担保行业的风险,首当其冲的主要是政策性风险。集中体现在涉及“两非”的问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

民间投资担保非常重要的原则是“不摸钱”。

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而竞争更加激烈,有些担保机构急了,有些直接把钱打到公司账户或者是员工的账户上,这涉及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现在新出台的《融资性管理办法》是明令禁止的。

在采访中,几乎每一个担保行业的高层讲起来这个行业的风险,都会提到黑龙江鹤岗非法集资案。因为这是个典型的担保行业集体崩溃和“沦陷”的案例。

以高息为诱饵,大量吸收公众存款,并放贷给用款企业,这几乎是非法集资案不变的情节,黑龙江鹤岗集资放款案也不例外。只不过这次的规模和涉及范围更大,几乎覆盖了鹤岗整个城市,殃及从政府部门到普通百姓的方方面面。因此,当2008年10月,这个由170多家贷款担保和经纪公司串联起来的庞大资金链突然崩盘后,鹤岗的经济和金融秩序陷于瘫痪,放贷者从有产变为负产,社会矛盾陡生。

河南某律师事务所的李律师认为,此行业出现问题往往有滞后性,决定了这个行业有可能有虚假的表面。在涨潮的时候,谁在裸泳,大家看不到。

一些急于求成的担保公司,对他们看到正常的担保业务市场已经被分割得差不多了,缺乏踏踏实实积累的耐心,有些人就会采用一些不规范竞争的行为,做了一些风险比较高的项目,甚至铤而走险,吸收客户资金,涉嫌“两非”。譬如少数担保公司抓住了投资者贪图利益的人性弱点,不断抬高投资收益率,少数投资者也会受到高收益的迷惑,正如同“鱼见饵而不见钩”,看到了高利率却没有看到背后的风险。

并且,因为这个行业的火爆,一种加盟形式已经出现。只需要交3万元~10万元的保证金或者叫做加盟费,就可以在地市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在我市担保行业的广告也是大量涌现,有些公司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高得令人咂舌。

目前郑州的担保机构,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已经出现了“金邦担保”事件。

进行规范,才能走得更远。如何应对行业风险,众多业内人士认为首先是信用管理,风险控制要收紧。担保机构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信用管理,也就是风险控制。

洗牌在即 民间担保福兮祸兮

郑州担保行业已历经6个春秋,但是担保行业的发展面临一个疑惑。那就是,担保与金融的定性和担保行业发展的未来。由于行业定位没有标准,相对就缺乏了政策法规的控制和政府部门的监管,使担保行业的极速发展隐藏了很大的潜在风险。

按照业内一位专业人士李先生的时间划分,目前已经进入问题显现期(2009年~2011年)。以2009年10月“金邦担保”的出事为标志,这个行业在蓬勃发展的时候,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今年到现在还没有出现第二家,但是不等于没有危机,这个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肯定要经历一次洗牌。

然后是治理整顿期(2011年~2013年)。按照李先生的解读,实际上国家今年已经开始整顿,七部委联合出台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就是开始整顿的一个标志,整顿应该是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全到位,有一部分担保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或者涉及违法违规经营,将会不可避免地退出市场。

随着担保行业法律法规的相继完善,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和机遇。在担保行业迎来春天的同时,机遇与风险并存。由于行业标准的不统一,存在恶性竞争,在盲目获取利润的同时,忽略了风险的把控。行业运营中的政策性、项目性和操作性风险,都是担保机构的核心风险,只有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引下,规范、专业的经营,才能抓住机遇,立于不败。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戴金平认为,再担保问题和形成很明确的监管体系是目前担保行业发展遭遇最重要的瓶颈。

“要解决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散问题,也就要建立再担保体系,这样使得它能专心致志地为中小企业服务”,河南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先生如是说。

模式创新 需求突围路径

目前美、欧、日等国际通行惯例都是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定位于纯公共产品,由政府财政出资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这样它为企业服务的效果就非常明显。

在美国,所有工程建设都要求承建机构进行工程担保,如果承建机构完不成任务,担保机构则要代为执行,或自己亲自动手,或请其他承建机构继续完成项目。担保的核心作用在于信用增级,从而增加双方交易的机会。如果没有工程担保,承包机构在美国就得不到对方的信任,也就拿不到业务。

日本的情况与美国不同,日本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强调政府的直接融资支持功能。为此,日本政府出资设立了国家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分别在全国各地方行政区设立了52个信贷担保公司,目前全日本50%的中小企业利用该制度获取信贷担保。

欣喜的是,目前由政府财政出资成立的国有担保公司的出现,会化解银行与民间担保公司之间天然的距离感。并且有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担保行业的发展,国有担保公司将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大型的民间担保公司被“招安”的可能性很大,这种情况会在不远的将来看到。

互联网业开始搅局。一个专注于“P2P”小额信贷服务的机构,已经悄然来到郑州。“P2P”即“个人对个人”的信用服务平台。它是一种融合了互联网、小额信贷等创新技术、创新金融模式紧密相关的一种新的民间借贷形式,是小额信贷模式的创新。

早已白热化的郑州担保行业将遭遇互联网的激情碰撞,行业格局会出现如何变化还需要拭目以待。

目前在我市的担保公司竞相开发融资新品,但都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    

据了解,几乎每个担保公司都会有自己主打的产品,大致都是分为融资类和理财类。特别是很多新成立的担保公司,所推出的产品模仿痕迹严重,虽然冠以一个好听的名字,但内容换汤不换药。   

目前众多担保公司主要为融资者提供房产抵押贷款,车辆抵押质押贷款等担保业务,用一位担保公司老总的话说“我们只做房和车的业务”。

的确,目前郑州担保行业整体生存状况极好,在采访当中,很多人表示即使是房地产的业务已经让自身做大做强了,别的业务根本不会去考虑。

但也有一些公司已经未雨绸缪,力图进行产品创新。在某投资担保公司,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设计出来了合同履约担保业务、财产保全担保业务、工程项目担保业务、承兑汇票担保业务、投资管理咨询业务。

“依靠传统业务,开拓高端产品,在更高的层面上先行一步,方能做大图强”,张先生显然踌躇满志。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