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接一版
郑州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知识竞赛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上接一版

(上接一版)今年截至目前,全省77.8亿元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已全部兑现到位;17.65亿元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补贴继续实行普惠制,正在加紧落实;首批农机购置补贴已全部落实到位。

科技成为活神仙。河南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8%以上,小麦品种普遍经过9次换代,良种对小麦增产的贡献率达40%,位居全国第一。

“中原熟,天下足。”不断的丰收既保住了河南亿万人口的“饭碗子”,同时又添满了国家粮食安全的“米袋子”,河南履行着一个农业大省的艰巨使命。

增收是百姓的期盼

对河南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来说,丰收只是增收的序曲。粮食保住了,但是农民增收、财政增效的钱从哪里来?

作为农业大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首先从“粮”字上开刀。历经持续努力,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河南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统计显示,2009年,河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首次突破3000家,达到302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达到4058.1亿元。火腿肠、味精、面粉、方便面、挂面、面制速冻食品等产量居全国首位。

一批产粮大县依托粮食资源发展成为畜牧业大县。唐河是全国著名的秸秆养牛示范县,现有300畜位牛场就多达20个;正阳生猪饲养量连续12年全省第一,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而养猪业产值又占畜牧业的85%……畜牧业的高度专业化使河南省诞生了一批全国知名的肉类加工企业。全省的农产品加工业彻底告别了“磨面蒸馒头,杀猪包饺子”的落后局面。

现代食品工业使过去愁人的“粮袋子”变成了沉甸甸的“钱袋子”,中原粮仓进化为“国人厨房”,尝到甜头的河南人更加重视粮食生产。2009年,旨在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准。规划提出,到2020年,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将达到1300亿斤。

几乎与此同时,《河南省食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也高调出台,规划到2020年,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从目前的1.4∶1提高到2.5∶1,实现食品工业强省目标。

工业是就业的源泉

人口过亿的大省,就业难是最大的难题。根据测算,河南每年城镇需要就业再就业人数在220万以上,农村还有近1000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当前,河南正面临着新成长劳动力就业、经济转轨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峰叠加”的就业压力。

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一环,河南着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一批传统国企焕发生机,成为保证就业的稳定器。

近年来,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将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获得和已被受理的专利技术有100多项,新产品年均贡献率达60%以上,成为中国最大的矿山机械制造企业、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郑煤机、洛阳一拖等企业集团都成长为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土地、资金、环境等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河南近年来开始着力探索新型产业聚集区建设,由此让大批农民工实现家门口就业。

安阳、洛阳、南阳三市围绕光伏产业做文章,在全国光伏产业中异军突起;郑州的汽车及零配件、服装及女裤等产业形成全国龙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河南省政府确定了180个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入驻企业1.4万多个,吸纳的就业人员占全省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近5%。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说:“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内涵就是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产业集聚区是河南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

新的经济形势让河南成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而开放、热情的形象也让河南逐步走向“大招商”“招大商”时代:不久前,在河南——浙江投资合作项目洽谈会上,102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344.5亿元;最新结束的港澳深地区闽籍企业家访豫活动,共签约341个合作项目,投资额更是高达1462亿元。

民生是发展的目标

在谋划“十二五”的节点上,河南再次吹响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冲锋号”:新一届河南省委提出,要坚持在实践中做到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今年年初召开的全省“两会”上,坚持“四个重在”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河南在拼全力打造中原经济区建设,力求实现中原地区的整体崛起。

河南一些专家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仅是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与社会事业、民生改善息息相关,只有牢牢把握住“为民惠民”这个基点,和谐社会的构建才能基础扎实,发展的目标才不会偏失。

因为生活富裕了,加上“新农保”撑起的养老“保护伞”,70岁的张有金爱上了自助游。“农闲的时候,村里一帮老年人自发组团外出旅游,去年到北京、开封走了一圈,前不久专门坐飞机去了趟南阳。”张有金说,“接下来还准备去青岛和上海看看。”

张有金是河南省济源市梨林镇范庄村农民。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63元,增长10.7%,已连续3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像济源市一样,在破解强农兴工、探索城乡统筹的道路上,河南省的18个地市正各显神通。而在今年年初,河南省也开出了一份“民生大单”:将筹集600亿元以上资金推进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保、上学、就医等突出问题。

千帆竞过,万舸争流。一个洗去浮华、鼓满风帆的河南,正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厚积薄发。

新华社郑州8月31日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