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汪东兴日记
古画
王维买药
酒桌上的话
趣谈中原区村名
读情书的感觉
看懂了才会哭、才会爱
荷塘记忆
肯尼亚草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看懂了才会哭、才会爱

影视

寇云峰

“你哭了吗?”这是看过电影《唐山大地震》后人们最爱问的一句话。甚至不用问,每个有正常感情的中国人都是流着泪看完这部灾难大片的。不光是咱同胞,试映阶段导演冯小刚还邀请一批老外观看,结果这些欧美观众也和中国人一样哭成了泪人。不记得有多少年头了,中国老百姓看电影不会哭了,只会笑,傻笑。为什么傻笑?看不懂呗。外国电影咱看不懂。《指环王》场面惊人,咱看着犯困了,《阿凡达》特技迷人,咱看看睡着了,还有人类大灾难片《2012》,天知道它是说啥的。外国的看不懂,那咱就看中国的,咱不是还有老谋子吗?好,《英雄》你看懂了吗?看懂了,好像是歌颂秦始皇的,不不,好像是歌颂刺客的,您就甭打马虎眼了您。那么,前一段爆炒的《三枪拍案惊奇》您看懂了吗?让我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本山和老谋子喝着小酒唠嗑,现在谁最红?小沈阳,还有孙红雷,那个牛鲜花叫什么名儿?把这几个宝贝整一块儿,有个流行词叫什么?元素,对了,就用二人转元素,再加上惊险,幽默、性爱、搞笑、浪漫等一大堆元素,能不刺激吗?能不卖座吗?想不火都难。那么,《三枪》是什么意思呢?大概是沙漠戈壁滩上……支支吾吾的,到了儿也没整明白。

一部好电影最基本的标准是什么?好懂,把故事讲明白了,观众有共鸣了,就是好电影。可惜这个简单的道理,被不少名导认为是小儿科。连个故事都编不圆(其实是不屑),光在那儿玩弄蒙太奇了,玩弄高科技了。场面光怪陆离,人物扑朔迷离,观众越来越远离。被称为平民导演的冯小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抨击所谓“精英艺术电影”,“学院派在一大堆电影理论家的配合下,把爱心和时光献给那些看不懂的电影,并且他们长期坚持不懈地不讲故事,到后来连故事都不会讲了。”

电影《唐山大地震》有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它的核心情节是讲述大地震给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带来的巨大的心灵创伤,主题是修复被撕裂的亲情。相比于好莱坞最成功的灾难巨片《泰坦尼克号》,它的主题比较单一。《泰坦尼克号》主打的是爱情,副主题是关于人类的牺牲精神,人性的光明与幽暗,人的等级和尊严,等等,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浪漫的爱情飞翔和主题歌《我心永恒》。《唐山大地震》主打的是亲情,副主题是社会变革与人物命运的关系。它比较符合当前中国社会主流情感的价值观,据说不少老年人看了之后,立即买票给子女看,年轻人看了之后流着眼泪说要多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现在还有什么电影能达到这样的社会效果呢?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情节一直延续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自然灾害给人们留下的心灵创伤记忆犹新。但如果把灾难片仅仅理解为悲剧,那就违背了善良的人们的意愿,人活着不是为了悲伤,而是为了寻找人间的光明和温暖,就像女主角李元妮一样,得有活下去的理由。这部电影的基调不是冷色而是暖色的,特别是大团圆式的结尾,在有些思想深刻的人看来比较俗套,但它确确实实符合普通老百姓的审美意趣。母女团圆,消除了心灵的废墟,让我们擦干眼泪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对于个体的生命有多重要,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老百姓太能理解了。

当然也闻听了不少对《唐山大地震》的非议,最多的是广告植入,其次是情节漏洞、穿帮等。我想如果对此过于敏感,火眼金睛,洞察秋毫,反而影响了看电影的情绪。拍电影是商业行为,看电影是文化消费。你看喝酒的情节就是喝酒好了,何必要追究酒是什么牌子的呢?再说了,唐山方面出资六千万,电影里出现新唐山涅槃重生的镜头有什么不好?所以大可不必拘泥于此。你把它当成电影片中的生活背景就行了。故事情节的漏洞和演员表演效果的争议,见仁见智,也证明了这部电影的巨大影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