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赴美生子产业链调查
用土地换社保应当缓行
退休的李荣融何以赢得舆论掌声
狡兔多窟
发挥郑州对中原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发挥郑州对中原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陈梦筱

2009年以来,我国批准了珠三角、海峡西岸、江苏沿海地区、横琴岛、关中-天水、辽宁沿海经济、中国图们江区域、中部地区、黄河三角洲、鄱阳湖、海南国际旅游岛、皖江等13个区域发展规划,且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新的区域经济版图逐渐成形。随着区域规划的出台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间的竞争也在加剧,并更多地表现为区域间城市的竞争,尤其是中心城市间的竞争。中心城市已成为区域内部发展进步的引擎,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是区域竞争与合作的必经之路。提高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郑州的首位度和实力,对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发挥郑州在中原经济区的增长极作用。郑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中原经济区中相对较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对全区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郑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核心增长极,是中原经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知识创新基地。核心增长极能够产生聚集效应和极化效应。一方面,郑州可以广泛地吸引和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时,又能够向农村扩散、输送高级形态的发展要素,推动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的现代化,从而更有力地辐射带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增强中原经济区的竞争优势。中心城市郑州带动而形成的聚集效应,可以促进各类产业要素在中原经济区及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实现整合和优化配置,为区域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进一步提升郑州的首位度,加强其对中原经济区辐射。从中原经济区内部看,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对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能够产生不可估量的辐射带动作用。但与周边省份的省会城市相比、郑州在相邻八个省会城市中城市竞争力排第五位,处于中偏下位次,还必须着力提高郑州的首位度,以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郑州新区建设,扩大郑州城市规模,增强、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使其成为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辐射和带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提高中原经济区的竞争力。

三、提升郑州综合实力,带动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

第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注重内涵式发展,发挥聚集效应。郑州依托自身的区位和交通、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等比较优势,扩大经济外向度和对外开放能力。当前要借助东部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契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建立产业聚集区,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重点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其中,要强化工业支撑、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提升郑州的产业竞争力,提高其对中原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通达便捷交通。加快郑州市辖区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地下、地面、高架联网的市区立体交通网络,采用先进交通管理模式,使市区交通方便、快捷、流畅。加强郑州与周边城际铁路、轻轨、高速公路等的建设,提高郑州通达性,形成便捷的都市圈交通网路体系。同时做好城市管网建设,注重城市不同管网管理部门的协调,做好综合长期规划和建设,避免因为事先不协调、事后频繁开挖道路引起的道路运输能力下降,创造优美出行环境,以提升郑州基础设施竞争力,提高其对中原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三、培养和引进人才,进行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而技术进步是创新的结果,创新是由人来完成的,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市场日益开放、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郑州没有全国知名院校和较多的国家级研究机构,要想跨越式发展,要加强科教投入,除了本土培养的人才外,必须创造条件,吸引城市和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并使其有事业成就感和市民归属荣誉感,以提升郑州人力资本实力和郑州市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知识外溢效益。同时,发展科教文化事业和社会文化服务产业,提升郑州的城市灵魂、品位和魅力,推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第四,进行管理体制创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体制创新,实施城乡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一体化发展,提高管理城市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郑州的城市吸引力,以推动郑州和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