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厨师鼻祖伊尹
汪东兴日记
郑邑旧事
赵丽宏文集
打阿嘎
古画
梦秋
文凭与“树叶”
王继兴书法
去稻城的途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邑旧事

郑州最早的隧道和立交桥

王瑞明 杜丰芮

早在百年前,郑州已有隧道和立交桥的建设。隧道,又称地道。立交桥,即跨线桥。这些工程都与京汉、陇海铁路的修筑和完善有关。

1897年,清政府委托比利时公司承建卢汉铁路(后称京汉铁路,1957年改叫京广铁路)。对于卢汉铁路来说,黄河是最大的自然障碍,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在黄河这样的河流上兴建铁路桥梁的历史。为了稳妥起见,技术人员用了四年时间选择大桥桥址,他们先后在洛阳、孟津、郑州、开封多次勘测比选,最终于1900年确定了大桥的桥址,其北岸从沁河到桥址有大坝防护,南岸有邙山头,土质坚硬,是河道的天然屏障,从这儿向东,是黄河南岸大堤的起始点。正是因为选中了邙山头,所以京汉铁路线路拐了一个弯儿,修凿一个穿越邙山的隧道,火车通过地道再到黄河南岸火车站,名叫邙山隧道。因这条隧道是京汉铁路的关键工程,于1904年开始动工,全长323.83米,北端是直线,南端半径是段曲线,高5.3米,宽4.5米,全部用石块衬砌。有关史料记载:“当年开凿邙山隧道既没有开山机,也没有抽水机和通风机,一切工作全凭人扛、肩挑,两只手去完成。为了解决洞顶渗水、塌方和通风等困难,在缺乏先进设备的条件下,采用人工挑挖的方法排水。隧道里缺氧,只能在洞口设置人工鼓风机接通铁管,往隧道里输送空气”。由此可见此项工程之艰巨实属罕见。

1905年11月,黄河铁路大桥建成,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全线通车,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直到1960年,京广铁路黄河新桥复线建成,向下游方向移动了一定距离后,不再穿越隧道。从此邙山隧道只作为老桥联络线备用,留下一处旧址。

陇海铁路是以京汉铁路郑州火车站为中心兴建的。这条铁路最初修建的是开封至洛阳段,当时称作汴洛铁路。1905年6月,筑路工人从郑州火车站开工,分别向东边的开封和西边的洛阳修建,1909年12月完工,全长184公里。1913年,陇海铁路独立,将汴洛铁路收归陇海铁路管辖,并与京汉铁路分开管理。在京汉铁路郑州车站(现郑州车站)西侧,设陇海铁路南站,主要以客运业务为主,紧接着向北(解放路西头,车辆段位置)设一北站,办理货运业务。由于京汉、陇海铁路是以线设局,各自为政,客货运输必须换乘和办理过轨手续,又因两条铁路在郑州平面交叉,对行车干扰极大,危及旅客生命财产安全,1936年,陇海铁路局选址郑州车站东南(铁路文化宫东边,熊儿河上空)修建一跨京汉铁路正线的高架立交(旧时称为飞线),成十字立体交叉。这座高架桥的设置,才使陇海铁路郑州站可直通列车,不再与京汉铁路南北方向行驶的列车相互干扰,这就是后来,被人们所说的“郑州处在中国火车时代十字路口”用语的由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