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绿博园门票30元
古稀老人免费逛
市领导看望
宋留志家属
18条公交线优化调整
清理乱用对讲机
抢救生命的赛道上永不停步
全省今年拟投入
20亿元助寒门学子
二七区作风大整顿激活发展内力
胡锦涛在深圳考察工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抢救生命的赛道上永不停步
——记中国医师奖获得者、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恒亮
刘恒亮在查房。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宋连英 封 宁 文/图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这是200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晚会上,评选委员会送给人民的好军医、著名医学专家华益慰的颁奖词。 

在嵩岳大地,也有这样一位华益慰式的优秀党员医务工作者。从医29年来,他坚持“医术是根,医德是魂”的理念,视病人如亲人,时刻为病人着想,以“行医者,要有一颗高尚的心”的信念要求自己,用“永远不吃病人一顿饭,不收病人一分钱的礼,不拿一个红包”的铁律规范自己;他技术精湛,在我省率先开通“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开展心脏介入手术5000多例,成功率高达99%;他被授予“全国医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医师奖”等诸多荣誉称号。他就是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刘恒亮。

今日,本报推出通讯《抢救生命的赛道上永不停步——记中国医师奖获得者、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恒亮》,以这位我们身边的“创先争优”优秀典型,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唤起社会、群众对卫生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他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医生:不抽烟,不喝酒,除了散步,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他不近人情,从不串亲访友,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一家三口像“地下工作者”,不敢开家门,不敢有动静,怕有人来送礼。

但,他深深地爱着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与死神争分夺秒地赛跑,把数千名生命垂危的心脏病人从鬼门关里拉了出来,创出了河南急诊心肌梗死介入手术例数第一、成功率99%的奇迹,被称为生命赛道上的“飞人”。

29年的行医生涯中,他始终坚守“永远不吃病人一顿饭,不收病人一分钱的礼,不拿一个红包”这一庄重承诺。

这位心中充满大爱的医生,就是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全国医德标兵,中国医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恒亮。

冷暖人间 ,大医至爱。刘恒亮,人如其名。从医29年来,他在抢救生命赛道上永不停歇,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患者,像一颗耀眼的恒星,照亮温暖了无数病人的心灵。这颗星放射的熠熠光辉,折射出一个大写的“医”字,闪耀着一名人民好医生的道德光芒!

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7点前到医院,未休过一个星期天和节假日。他说:“如果你真正体会到病人每秒钟要死掉多少心肌细胞,你就知道省下来的每一秒钟都是病人的生命。”

“心脏依靠冠状动脉供血保持跳动,一旦冠状动脉堵塞,心肌细胞就开始坏死。这好比农民浇地,如果水渠堵了,庄稼肯定要旱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尽早通过急诊介入治疗,把堵塞的血管撑开。”昨日上午7时20分,在郑州人民医院13楼心血管病房走廊,老远就听到刘恒亮那熟悉的“快言快语”。

循声来到护士站,只见刘恒亮正在向一位患者耐心地解释。他不仅询问仔细,而且配合丰富的肢体语言,把生硬的专业术语说得生动通俗。患者满意,脸上疑云渐散。

“刘主任,我是17床的。”此时,一位患者家属走过来,一脸的期待。

“走,过去看看。”话音刚落,刘恒亮就快步闪进B1707病房,“来,腿伸出来,我摸摸,这疼不疼……”

“第一次急性心肌梗死,情况危急是救命,这次残留性病变是治病,安全第一,不用紧张,现在你还贫血,再观察两天。”刘恒亮一边用绷带丈量患者的双腿,一边耐心地解释。

“护士,诸老师家属买饭回来没?”走出病房,刘恒亮高声喊道。

13床患者诸风英,今年75岁,患二尖瓣不全等症,来自周口沈丘农村,是刘恒亮特别牵挂的外地患者之一。

“老太太的包块不要紧,回去买点药吃,大都能自行吸收,你把造影报告复印了,造影光盘刻下来,以后还有用。”拉着诸老太太儿子的手,刘恒亮叮嘱说,“不行的话,可找外科大夫切除。”

像诸老太太这样来自外地农村的患者,每年都有不少。或多或少,20多年来,刘恒亮都会给他们送上“党的温暖”、“医院的关怀”。

2002年,一个病人急诊入院抢救,需要用进口药救命,在征得家属同意后,用了进口药,病人转危为安,病人经济困难,刘恒亮从自己工资中垫付了1000多元。

问诊、看片、会诊、查房……整整一个上午,刘恒亮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

对患者上门就诊、不喝水少如厕,减少病人候诊时间等行为,是刘恒亮最平常的品质。所以对于记者的采访,他不愿意,也没有时间,记者只好见缝插针地简单提问。

“在我们家,饭菜永远是最简单的馍菜汤,就是方便父亲快速吃饭。 (下转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