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苑撷英
掌故
郑州地理
新书架
随笔
连 载
绿城杂俎
明月出幽谷小雨洒高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秋籁无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地理

郑州的“砦”和“寨”

朱坤杰

据不完全统计,在郑州城区的地名中带有“砦”和“寨”字的不少于七八十个。但很多“砦”“寨”不分,给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邮政通讯等带来诸多不便,笔者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只要掌握了以下规律,或许就有帮助。

一类是:一直使用“寨”或“砦”字中间没有变更过。据查资料,使用“寨”字的大多是一些老地名,并且都有寨墙或寨门文字记载,历史比较悠久,比如金水区的岳寨、来潼寨、高皇寨,中原区的林山寨、保吉寨,二七区的侯寨、郭小寨、荆寨,惠济区的南阳寨、弓寨等。目前仍使用“砦”的,二七区比较多,比如杨砦、高砦、王胡砦、袁砦、常老鸦砦、王立砦、小赵砦、马砦、路砦、孙八砦、贾砦、刘砦、张砦、曹砦、邱砦等。

二类是:大部分由“砦”演变成了“寨”。因为在汉语词典中,“砦”的解释是:“砦同寨”,所以,当时有些文化人习惯使用“寨”字,中间就把“砦”演变成了“寨”;还有的看到叫“寨”的比较多,就跟风将“砦”改成“寨”字;还有的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后,为赶潮流,紧跟政治形势,人为地将“砦”字改写成“寨”字。这几种情况,在九十年代郑州市地名办公室编纂的《郑州市古今地名词典》,和各区政府主持编纂的区志上显示,金水区、中原区、惠济区较多。

资料显示,无论是用“寨”还是“砦”,只有将“砦”演变成“寨”字的,却没有把“寨”字改成“砦”字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