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陈忠实请客一碗面
张伯苓的幽默
那一种高贵
邓小平的语言魅力
中国十大世外桃源
“中国4毫米”
《唐山大地震》背后的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中国4毫米”

苗向东

今年年初,人类建筑史上最高的建筑物——高达828米的迪拜塔落成了,而与之同时扬名的还有“中国4毫米”。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有中国工人参加了迪拜塔的建造。一次,几位中国工人在一起议论这座高楼,有的说这么高的建筑,地基该打多深才能承受得住啊;有的说,迪拜塔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它建造在一个3.7米厚的三角形结构的地基上,这个三角形基座由192根直径为1.5米的钢管桩或支柱缸体支撑,这些钢管桩或支柱缸体深入地下50米;还有人说,听说迪拜塔建成后重量会达到50万吨,既然迪拜塔这么重,势必会出现下沉趋势,在建设过程中,每一层的实际高度都应该高出一些,这样才能应对迪拜塔未来下沉的可能!

此时,参与大楼设计的科比·史密斯从他们身边经过,无意中听到了这句话,他觉得很有道理。科比回到办公室后,对这个说法进行了反复查证,确认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 提议。于是,他立刻向总公司做了汇报,最终对迪拜塔的设计进行了一条增补性的更改:大楼每层都增高4毫米,整幢大楼建成后抬高0.64米。

在大楼启用仪式上,科比·史密斯讲述了4毫米的故事,并说:“很感谢那几位中国工人,我把那个建议称为‘中国4毫米’,它将与这幢大楼一起写进史册。”

摘自《青年博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