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建设新型社区 共享发展成果
新郑市举行教师节颁奖晚会
2010岩画与史前文明国际
学术研讨会在新郑举行
故里简讯
上级关注
河南雏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今日上市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建设新型社区 共享发展成果
——新郑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速写

本报记者 赵聪聪 高 凯

视野开阔的文化广场,丰富多样的健身器材,设备完善的卫生服务室,在花园里悠然自得的老人,在道路旁嬉戏玩耍的孩子……走进新郑市辛店镇北靳楼村,让人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按照我们市里城乡一体的理念发展,咱农村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北靳楼村党支部书记高金亭告诉记者。

作为全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试点县市,新郑市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着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着力于继续增进农民福祉,确保农村发展、城乡一体、其乐融融,让全市63万人民在“桃花源”里乐陶陶。

为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新郑把“生产现代化、居住社区化、生活城市化”作为发展目标,把临空、临郑、临煤“三大板块”核心区作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把中心城区新区、薛店镇、辛店镇作为新型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分期分批推进和实施新型社区建设,以此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在薛店镇常刘中心社区的建设工地上,一栋栋设计新颖的楼房已拔地而起。村民常书松这些天可是忙坏了,因为他正在加紧进行新房子的装修,希望早日能住进新家。“做梦也没有想到能拥有一套这么好的房子,不仅干净卫生,还有地下室车库,住起来很方便。”常书松乐呵呵地说。

在新郑,像常刘中心社区这样的新型社区还有大吴庄、中心城区新区等。该市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城乡建设的目标,将规划建设10~15个新型居民社区,每个社区1万人左右,力争5年内完成10~15万人合村并城任务,使社区建设达到“五合五新”的目标:即合出新社区,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富有特色的新型社区;合出新市民,使广大群众成为就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创业能发展、家庭能致富的新型市民;合出新生活,使城乡群众生活条件比原来更好、收入水平比原来更高;合出新风尚,形成“和谐诚信、进取创新、开放包容”的良好风气;合出新体制,建立“新城区、新板块、新社区”联动协调发展的新体制。

除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新郑市还致力于让广大城乡群众共同享受发展成果。从今年起,新郑开始免除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学费,2011年秋季免除高中二年级学生学费,2012年实现高中三个年级学费全免。“免除高中学费对于像我这种来自农村的学生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新郑一中高三学生刘鹏认为,免除学费并不在于钱多钱少,关键是让他感觉受到了重视,“说明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了”。

在新郑,一条条如丝带般的农村公路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为了改善农民的出行条件,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新郑市近年来先后投入4.1亿元,建设农村公路800公里,通达行政村325个,受益群众40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已达1537公里,实现了从“村村通”到“村村串”。

和“路网”一起延伸“下乡”的,还有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该市拿出专项资金安排了1600个城乡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带动企业安置了2万多名农民工和城乡富余劳动力;为让所有群众都能享受城乡基本医疗服务,该市全面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参合率达99.6%;此外,新郑还先后投资1.72亿元解决了194个行政村23.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并投资7300多万元,对3000眼农用机井进行升级改造。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