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汪东兴日记
古画
付文灿书
太行秋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文苑撷英

咏秋诗话

陈永坤

古人咏秋多为悲凉之声。秋风秋雨秋声秋意,大都渗透着墨客骚人的离愁别肠。从战国屈原的《离骚》、晋代潘岳的《秋兴赋》、宋欧阳修的《秋声赋》到现代峻青的《秋色赋》,映出不同时代的人文景观。

据史料载,我国最早悲秋的文字大概要推战国时期宋玉的《九辩》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好一幅悲怆的哀秋图!读之令人舌尖生凉。中唐诗坛怪杰李贺在《秋末》中描绘的秋夜更让人荡气,“……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坛鬼唱鲍家诗……”,幽幽悲愤不平之意赫然纸上。这与他的仕途失意、抑郁寡欢的心境分不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天边金闺万里愁。”唐王昌龄的《边愁》将征人的思慕之柔情、牵挂之蜜意表现到极致,写进秋天时空。杜甫曾浊酒抒怀,登高远望,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唱。天地共饮一杯酒,江河同诉一世情,悲广愁深,悠悠无尽期也。

同为一叶知秋,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心境也不尽然,故而笔下秋天又千姿百态,纷披新异。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笔下是一幅生机盎然的秋色。其秋光胜春光,给人奋然向上的感召力。

同时,借荷听雨、以菊喻志、凭竹亮节和扣松展襟的吟秋诗也不在少数。她们是用心血哺育的山花,永恒地开放在文学的园地里,撒在险要的栈道上,是闪亮的星星,让我们领悟秋天的高度。

“天凉好个秋”,“一层秋雨一层凉”,这不是仰天自视的人生慨叹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