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专版 上一版3
编者按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编者按
——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扫描
生态水系透出灵性和生机,东风渠已实现水通、水清、水美的目标。

“不要让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变为世界的眼泪”。这句令人动容的节水宣传语告诉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根本。龟裂的农田、干涸的湖底、骄阳下饥渴的庄稼,仿佛无言的控诉……

近年来,郑州市以节水型社会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问题。从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大局出发,结合南水北调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并举,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并重,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示范带动 全民节水

节约用水,全民参与。我市的节水工作以点带面,抓好工业节水、农业节水、非常规水利用等方面节水工作,采取政府引导、资金扶持等综合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节水型社会建设。

目前,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10家,总工业增加值1551.8亿元,工业取水总量4.81亿立方米。在抓工业节水工作中,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建立节能减排机制,进行节水技术改造,从而带动工业节水的发展。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始终把提高用水效率,降低用水消耗列为管理工作重点之一,先后投入资金1.2亿元不断改造生产技术和工艺,建设车身淋雨试验循环用水系统、涂装喷漆循环用水系统、电泳生产线节水系统,节水效果显著提高。2009年,该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7%,万元产值取水量已由2005年的2.86立方米下降到1.65 立方米。典型引导,也带动了其他工业企业,在我市已经出现由过去政府部门“要我节水”的强制行为转变为企业“我要节水”的自觉行动。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低到30.10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率提高到75.6%。同2005年相比,工业增加值增加104%,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低了52.4%,工业取水量仅增加了0.2亿立方米。

实施了收集矿坑区排水,采用净化有效利用的新措施。郑煤集团超化煤矿处在新密市境内,紧邻东方红灌区,该矿年产煤炭220万吨,排水1168万立方米。为了解决矿井排水的再利用问题,我市在郑煤集团超化煤矿开展了非常规水开发利用的试点,把该矿列为节水型企业来培育,采取政府资金扶持和企业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一座污水深度处理站和一套无机陶瓷膜矿井水深度处理系统,把矿井排水进行了综合处理利用。日处理能力5000立方米,解决了矿区生产生活用水及周边农业用水问题。

在农村,我市还推行集雨节灌技术,促进山区节水。近年来,我市累计投资1.92亿元,在新密、荥阳等山区缺水地区建设集雨水窖和微集雨工程,解决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实施了窖窖联通、管网联通,既解决了西部山区10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又发展节灌面积12万多亩。“小水窖,大希望”,被广大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开创了“郑州模式”。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支持山丘区建设雨水集蓄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在郑州得到很好实践。

同时,我市还在农业生产中推广示范灌区做法促进农业节水。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支持农业节水示范区建设,进行农业灌溉渠系改造、机井升级改造和节水技术改造。凡建设节水示范灌区的在资金扶持等方面予以倾斜,所需资金以市财政投入为主,地方财政配套为辅;凡被纳入省级以上节水示范灌区的,市财政予以资金配套,建设了一大批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区。典型代表有中牟县的杨桥引黄节水灌区、荥阳李湾节水灌区、新郑节水井灌区等节水型示范灌区。这些示范灌区采取了IC卡智能控制系统和节水灌溉技术改造,成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农业灌溉用水实行刷卡计费大大方便了农民。通过农业节水示范区的建设,带动了全市农业节水,农业灌溉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灌区田园化,使斗、干、支、毛渠系健全,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截至目前,全市农业灌溉面积达到31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73万亩,节水灌溉工程覆盖率达到55.4%。

自2005年起,市政府每年除投入节水型社会建设资金外,还拿出500万专项资金用于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灌区的创建补助,用于节水型示范单位节水技术改造和节水工程建设的补助。2005年以来,先后投入4200万元,创建了160个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灌区,建设了158项节水技术改造项目,102个循环水利用项目,35个中水利用项目,8个农业示范项目,13个器具改造等项目。通过节水示范项目的建设,这些项目设计年节水能力达1.2亿立方米,2009年节水8900万立方米。目前,郑州市申报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灌区的越来越多,主动申请节水技术改造和节水工程建设的日益增加,节水型社会建设已转变为全社会共同建设的普遍行为。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以来,郑州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人水和谐相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宇通客车车身淋雨试验循环用水系统

郑州市生态水系建设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对市区及周边12条河流、12座水库、3个湖泊1010平方公里流域内进行生态治理,工程总投资为33亿元。通过三年多的建设,郑州生态水系建设初具规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09年底已累计投资14.44亿元,治理河道9条,总长108.4公里,形成河道水面9平方公里。

为有效利用水资源,我市十分注重水资源的循序利用,以政策引导、技术革新等手段鼓励一水多用,循序发展。靠政策引导,中水开发利用规模化。通过价格倾斜,鼓励中水资源再利用,出台了中水价格标准,规定中水免缴水资源费。靠制度引导,企业积极加入到节水行列。贯彻新上电厂等高耗水项目必须以利用中水为主的规定,否则在水资源论证时予以否决。这一政策得到落实,我市四座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指标已经全部分配到各个用水环节。同时,《郑州市节约用水条例》将中水利用纳入强制性规范,规定了建筑面积二万平方米以上服务行业,三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院校,五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必须配套建设中水利用设施;营业性的洗车行场所具备两个车位以上的都要建设使用循环水系统。

一水多用,生态用水循序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将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但是郑州市区流域范围内的河湖水系水生态功能退化,既影响了水功能区的达标,又给下游农业灌溉用水带来了问题。

2006年初,我市按照“循序利用,健康安全,生态环保,优化配置”理念,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黄河水源的循环高效利用,启动了生态水系规划和建设。三年多来,郑州生态水系建设已累计投资14.44亿元。治理主要河道9条,总长108.4公里,形成河道水面9平方公里。郑州的生态水系建设突出了“健康、生态、环保、循环”理念,完善了水功能,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补给了地下水资源,为下游农业灌溉用水提供了水源保障,实现了“城市用水—环境用水—农业用水”循序用水的高效利用。

在有效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还坚持利用和保护并重原则。严格取水许可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制定了“加强城市地下水资源管理,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方案”,加大了自备井封停力度。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部封停城市公共管网覆盖范围内双水源单位的自备井,进一步压采地下水的开采量,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2005年以来全市城区共封停自备井192眼。在保护地下水行动中,还采取人工回灌、侧渗补源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坚持补充地下水,使我市基本保持地下水的采补平衡,地下水得到了有效保护。

优化水资源配置 建设节水型社会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黄永东 通讯员 洪玉锡 文/图

一水多用 循序发展

工业废水处理设施

节水补缺 多策并举

郑州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根据《郑州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郑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到2020年郑州市需水量为23.7亿立方米,在考虑当地水、黄河水和南水北调水的情况下,郑州水资源每年仍将有2.1亿立方米的缺口,缺水率达9%。郑州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98立方米,是全省的二分之一,是全国的十分之一,是一个水源型和水质型并存的缺水地区。

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水资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抽调相关部门20多名工作人员深入工厂、社区、农村等地调研,提出了“留住天上水,北引黄河水,南调长江水,保护地下水,开发再生水”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思路,编制完成了《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通过优化配置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缺口压力。把节能降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纳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通过产品升级、技术创新等,加大淘汰高耗水、高耗能生产工艺;建立工业行业用水效率监督考核体系。落实企业责任,强化各级政府的监督管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以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按照优质、高效、生态、节约、安全的原则,发展高产型、高效型、抗(耐)旱的节水型农业,逐步减少高耗水的稻田种植面积、莲藕种植面积和水产养殖面积,扩大高产小麦及秋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开展农业节水,做到了农业增产、增收,用水负增长。

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编制了《郑州市水资源配置规划》,制订了城乡重大用水调整的战略格局和2010、2015、2020年水资源配置方案。即:南水北调通水前,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开展节约用水的同时,加快与南水北调相配套的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加快生态循序用水系统建设;加快城市中水设施建设;加大封停自备井力度,保护城市地下水,以适应南水北调通水后的城乡水资源配置格局。

中水再利用扮靓金水河

山区集雨工程

郑州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0万吨,污水厂配套建设的二级处理系统每天处理的5万吨中水已达到环境用水标准。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