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永东)昨日,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交流会在郑召开,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就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期间工作和“十二五”规划情况作主题报告,包括郑州在内的8个城市被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称号。
会议由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孙雪涛主持,副省长刘满仓、市长赵建才分别代表河南省和郑州市向大会致辞。省水利厅厅长王仕尧、黄委会副主任廖义伟出席会议。
胡四一在讲话中说,“十一五”以来,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我国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用水总量基本保持微增长。2009年全国万元GDP用水量比2005年下降31.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05年下降31.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9,均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会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不突破6200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3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60%。
郑州市和西安、张家港、天津、廊坊、徐州、淄博、襄樊等共8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被大会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称号。胡四一盛赞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称郑州结合本地水情实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新路子。
副市长王哲代表我市作了《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中部崛起》的经验交流发言。他说,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市需水量为23.7亿立方米,在考虑本地水、黄河水和南水北调水的情况下,郑州市水资源每年仍将有2.1亿立方米的缺口,所以必须加快以水为主导因素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配置水资源,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我市节水经验
备受同行好评
本报讯(记者 黄永东)20日,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交流会与会代表参观我市节水示范点,郑州节水型社会建设成就令国内同行连连赞叹。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副市长王哲参加活动。
我市各个节水示范点,分别代表了不同领域的探索实践成就。郑东新区如意湖,自2006年注入第一湖清水以来,全靠雨水补给,得益于配套湿地公园的净化功能,做到了“死水不腐”,使城市景观用水实现循环利用。在中牟县大孟镇,政府投资在机井上安装IC卡智能抽水设备,农民凭卡交费用水,有效实现了农业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郑州生态水系工程将流经市区的多条河流纳入统一体系,从北部黄河引出两条水源,再分别注入这些河的上游,力争改变市区无水河和臭水河面貌,在水源的使用上采取循环利用、一水多用模式。胡四一在参观生态水系十八里河分水口时高度评价:“生态水系引来黄河水流经城市,成为景观用水;补充城区地下水,实现生态用水;到下游灌溉农田,又是农业用水,真正实现了一水多用!”
代表们还参观了宇通客车厂的工业节水示范、郑州大学新校区的学生宿舍节水利用、五龙口污水处理厂、黄委会黄河水量调度中心等节水示范点。来自全国水利系统的节水同行纷纷赞叹:郑州市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