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2009年,拜祖大典经贸洽谈活动更是收获颇丰,共签订投资项目56个,合同总金额116.3亿元;今年,拜祖大典经贸洽谈活动签订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创5年来历史新高,共签订投资项目58个,合同总金额达131.6亿元。节节攀高的数字见证着软硬实力相得益彰的丰硕成果,随着一批新的项目签约、落地,新郑掀起了一轮又一轮项目建设高潮。
新郑以“黄帝文化为龙头”,其他各色文化百花齐放。其中,均衡教育的发展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从“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到“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新郑教育事业迎来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新郑红枣”和“黄帝故里”这两张名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打响,有力促进了新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新郑依托大郑州,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全民创业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中心城区和临空、临郑、临煤三大经济板块,形成了食品、烟草、煤炭、纺织、现代服务业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据悉,今年1至8月份,新郑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9.51亿元,同比增长16.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18亿元,同比增长27.8%;一般预算收入10.88亿元,同比增长21.09%;主要工业增加值完成135.44亿元,同比增长21.4%;农民人均收入达8408元,同比增长9.7%。日前,在辽宁省海城市举行的“2010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新郑市再次入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这是该市连续四年入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在同时发布的第十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名单中,新郑市排名第4位。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新郑不断改善民生。不仅着力抓好十大民生工程,该市还致力于让所有适龄孩子都能接受12年义务教育;让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实现创业或就业;让所有城乡群众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让所有群众都能走上平安畅通的路;让所有群众都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房;让所有基本农田都实现旱能浇、涝能排;让所有群众都能享受城乡基本医疗服务;让所有老人都能免费乘坐城乡公交车、享受基本养老保险;让所有弱势群体都能享受政府救助、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让所有的社会公益事业都有专职管护人员。如今,新郑人民健康指数、快乐指数、幸福指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