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新郑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又见明月
中秋节的由来
黄帝故里迎“双节”
拜祖活动花样多
太极舞出夕阳红
白淑霞和她的月饼文化
敬老院里的
幸福生活
月是中秋明
情是此刻浓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月是中秋明
情是此刻浓
团团圆圆过中秋
今年月圆不寂寞中秋前夕做顿饭
既表孝心又团圆
新家的第一个中秋节,移民和老家的亲人在网上团聚。

月是中秋明

情是此刻浓

本报记者 孙丽萍 尹春灵 高 凯 陈 扬 李伟彬 刘栓阳 文/图

又是一年中秋至,又到花好月圆时。天上的月儿圆圆,人间的情意暖暖。

网络传递两地情

今年中秋别样乐

9月20日,新郑市薛店镇观沟移民新村村民李仕臣,透过窗户,望着灿烂的阳光泻满整个大地,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个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对他来说,意义深远。这不仅是他在新郑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更重要的是,他准备国庆节当天结婚,新娘是个新郑女孩。

提起与未婚妻的相识,李仕臣有点不好意思:“一个朋友介绍我们认识,感觉都挺好的。”说到这里,朴实的他甜蜜地笑了。今年1月份,李仕臣提前来到新郑工作,5月,“媒人”感觉这个“观沟小伙子”不错,就想撮合淅川移民和新郑本地人的第一桩婚事,把新郑女孩吕战红介绍给了他。两个年轻人见过后,对对方的印象都很好,一来二去,就走到了一块。

在与记者交谈中,李仕臣打开了电脑:“与还在南阳的朋友约好了,一会儿要视频聊天。”“我叔叔们还在南阳上班,舅舅家在邓州,很多朋友都在南阳。他们国庆节要来参加我的婚礼,所以,中秋节就不相互走动了。我们经常这样子‘看着对方’聊天。”他告诉记者。

今年在新郑和在“老家”淅川一样,会在八月十五晚上,大家吃着团圆饭赏月。现在一些亲朋好友都经常和他在网上联络,了解彼此的情况,有些还希望通过他在新郑找到一份工作。这两天他们都在讨论着中秋节怎样度过,共同抒发望月怀乡之情;同时,也顺便交流一下工作和生活中的体会。坐在旁边看儿子聊天的李妈妈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真的。越到八月十五,就越想亲人。大老远的,幸好有这电脑,能让我在网上看看他们。”

团团圆圆过中秋

今年月圆不寂寞

“爷爷,我们来看你们来了!”阴历八月十一大早,西亚斯学院的学生们怀着对老人的思念,带着对亲人的祝福,载歌载舞,来到光荣院和老人们提前同庆中秋佳节。

“我们经常来,大部分都和爷爷们十分熟络了!”李汉涛告诉记者,“我们当中有很多不是本地的,爷爷们就是我们在这里的亲人。中秋节了,我们要来这里一起过个团团圆圆的节日。”

“心里高兴啊,可盼着他们来呐。”光荣院的老人们坐在休闲室,一个个翘首期盼。一阵脚步响起,飞来了欢歌的种子,休息室里顿时炸开了锅。看着为自己剪指甲的林莎,老人马振清脸上洋溢着幸福:“小林,爷爷也想你啊,学习没落下吧?好好学习,多练本事,也是对国家做贡献啊!”

抚着王软成老人头上碗大的伤疤,韩亚娣不禁湿了眼眶:“爷爷,您16岁就上战场抗美援朝,为国家奋斗了一辈子,落下了一身的病痛,您后悔吗?”“不悔!孩子,先有国,后有家啊!”

欢声笑语不时传来,学生们为老人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节目,老人们也不甘落后,这不,唱戏的唱戏,唱歌的唱歌,今年已82岁高龄的张福来老人还即兴为大家表演魔术呢……

中秋前夕做顿饭

既表孝心又团圆

八月十四早上起来,今年12岁的婷婷问:“妈妈,今天早上吃啥呀?”妈妈回答道:“冰箱里有月饼!”婷婷灵机一动说:“中秋节到了,我要给爸爸妈妈做一顿饭。”

父母没有在意女儿的话,依然忙碌着自己的事,婷婷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按时去上学了,但是“拎走”了妈妈平日里用的《美食大全》。婷婷先选定了要做的菜目,就趁上午放学后到附近的菜市场去购买需要的材料。下午放学后,婷婷早早地回到家中,像模像样地开始了自己的“做菜之旅”。

首先把黄瓜洗净,切成2~4厘米的黄瓜段,并把黄瓜里面的瓤掏出。第二步,把油放进锅里烧热,然后放入瘦肉,把瘦肉烧熟之后再放入酱油,再把肉放进黄瓜段里。第三步,把鸡蛋打散之后,再把面粉放进鸡蛋里,比例是2︰3,用筷子把它们搅匀之后放进微波炉内高火转2分钟就好了。最后一步,把鸡蛋饼放在盘子里,在鸡蛋饼上面放上黄瓜,在一段黄瓜上放一个荔枝。再把黄瓜瓤切碎撒在上面。好了,这道美丽的“翡翠龙眼” 就好了。

接着婷婷又做了“南瓜饭”、“掌上明珠”等几道菜。做完了,把这些菜端到饭桌前,让爸爸妈妈品尝。

“中秋节因女儿的特殊礼物而显得更有意义。”婷婷的妈妈欣慰地笑了。

昨日,新郑市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诵读活动。 图为该市外国语小学学生在表演配乐诗朗诵“中华韵 中华情”。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