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新乡·焦作书画联展回郑
“好想你”杯围棋赛闭幕
郑州市业余网球赛收拍
省业余羽毛球邀请赛结束
姚明:累,但脚没疼
那威那些事
公益演员献演艺术中心
市民可以免费领票观看
郑州乒乓球:在突破中迈向希望
开封男足使用“雇佣军”遭重罚
郑州代表团收获三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乒乓球:在突破中迈向希望
支持、拼搏终有回报年轻人承载郑州乒乓球希望

3金1银1铜,这是郑州乒乓球队在省十一运会上取得的成绩。其中3枚金牌分别来自男子甲组团体、男子丙组团体和女子丙组团体;姚元森为郑州乒乓球队摘得男子甲组单打的银牌;女子甲组团体的比赛,郑州乒乓球队获得了季军。从上届省运会的2枚金牌,到本届省运会的3枚金牌,郑州乒乓球队取得了突破。正如省十一运会郑州代表团副团长、郑州市体育局局长李庆山所言:“郑州乒乓球在本届省运会上取得了突破,这种突破也是更多希望的开始。”

从一穷二白到人丁兴旺

邓亚萍书写了郑州乒乓球一个又一个光荣历史,但随着中国乒坛一姐的退役,郑州乒乓球也就此开始走下坡路,并一直坠入低谷。“我们这支队伍是2007年5月份才组建的,那是我们最低谷期,整支队伍只有3名队员。”一回想起曾经令人痛心和尴尬的一幕,郑州乒乓球队主教练李凌的脸上便是愁云密布。

“当时我们真的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没有足够的训练经费,也没有队员。当时为了能尽快把这支队伍建起来,我们几个教练经过商议后决定,但凡会打乒乓球的,而且也喜欢这个项目的选手,我们通通接受。”李凌如是说。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迈出了第一步也就意味着距离成功不远了。在郑州乒乓球队教练组的努力和市体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郑州乒乓球队逐渐壮大,从原来的3名队员发展到现在的30多名队员,郑州乒乓球队也终于从一穷二白逐渐走向了人丁兴旺。

支持、拼搏终有回报

郑州乒乓球队的训练地在郑州体育场综合楼的3楼。3年前,记者曾到那里进行过采访,地不平、灯不亮、台不稳……郑州乒乓球队原先的训练环境的确很糟。今年3月份,记者再访那里,巨大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平整的塑胶场地、明亮的灯光、崭新的球台……“体育局领导给我们队的支持和帮助非常大,为了给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体育局为我们重新铺整了场地,装配了专业的照明设备,购进了新的球台。如果没有这些支持,我们队也不可能会取得这么大的进步。”李凌向记者介绍说。

郑州乒乓球队虽然组建时间短,教练组以及队员们的积极拼搏使得这支队伍有朝气,更有战斗力。包括主教练李凌在内,郑州乒乓球队的教练组的4名成员全部都是80后,其中最大的才24岁,最小仅仅21岁。年轻无极限,别看这些教练都很年轻,但他们个个拼劲十足。“省运会前期,除了正常的训练外,我们与队员们经常一起加班加点,探讨技战术,增加训练量。80后的教练与90后的队员一同拼搏,没有一个人懈怠。”李凌告诉记者,“领导的支持和我们的拼搏,终于在本届省运会上有了回报。”

年轻人承载郑州乒乓球希望

乒乓球团体项目最能反映一支球队的整体实力,郑州乒乓球队能够夺取本届省运会乒乓球男子甲组团体比赛的冠军,足以说明整体水平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作为年龄更小的一批选手,我市参加本届省运会乒乓球丙组比赛的选手勇夺男女团的冠军,显示了郑州乒乓球更年轻一代的实力。

姚元森和耿梓皓是郑州乒乓球男队的绝对主力,他们为球队夺得团体冠军立下了大功,其中姚元森在个人项目的比赛中也取得了突破。“这两位选手都是省一线队的主力选手,而且多次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两位年轻的小将可以说是郑州乒乓球的未来。”李凌说。“虽然目前我的实力还不算很强,但我相信通过科学认真的训练,我一定会更进一步,将来为郑州增光添彩。”姚元森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正处于低谷期的郑州乒乓球用在本届省运会上取得的突破,迈出了通向希望的脚步,重现辉煌的日子不会远了。

本报记者 陈 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