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天高地厚”科学解
师恩难忘
小城文人
办公室里读清史
旧时郑州的修鞋业
湖 畔 的 鸟
以云为伴
往事
北国家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以云为伴

梅桑榆

我喜看云。幼年时多幻想,喜看云无穷之变幻,于风起云涌,雨霁云停之时,我常仰脸看天,看那黑色、灰色、白色以及绚烂多彩之云在空中涌动开阖,亦卷亦舒,且将我的想象赋予那无心之物,默念其像狮、像虎、像龙、像兔、像奔马、像走狗、像雪峰、像黑崖、像厉鬼、像仙子……看云之全神贯注的程度,远胜于听老师讲课与做作业。李白有诗云:“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而我却觉得那满天的云霓似乎见我看它们,而为我殷勤飞翻变幻矣。

我以诗书为伴之后,则由喜看云变幻之奇而转为喜看云变幻之美。春夏秋冬四季,阴晴雨雪之时,若有闲暇,常看云以自遣。云随季节变化而各异,春云明媚,夏云火热,秋云高爽,冬云沉郁。而由于天气之不同,所见之云又仿佛一幅幅绝不相同的图画,各具其美:云淡天高,雨霁风止是一种美,云如涌烟,雨如散丝又是一种美;红云似火,气烧天地是一种美,纤云似卷,朗月舒波又是一种美;孤云独闲,众鸟飞尽是一种美,晚霞千片,秋雁成行又是一种美……云为天之衣,万里无云、碧空如洗固然也美,但苍穹却因为少了云而变成了没有任何装饰的裸体,无论是入诗,还是入画,都可能会使人感到一种缺憾。

变幻无定的云常能引起我的遐思冥想,可以使我的想象力相对得以发挥。我多年前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我不停地写着,思路断了,我就抬头望望窗外的云天。这时我会觉得小说中的人物就立在那儿,小说中那个想象的世界就在那儿,千军万马在那里驰骋,山水田园在那里再现,人物由小渐大,向我走来、走来,于是我重又俯身奋笔疾书……”

大自然亘古如斯,变幻无定但却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云可以给看云者一丝“前可见古云,后可见来者”的慰藉。历史的种种画面,只能借助史籍做间接的想象,而无论是沙场鏖兵,还是长亭送别,古人头顶上的云,是可以用我们头顶上的云直接填充的。多年前,我因事去咸阳,当我乘车奔驰在咸阳的郊野上时,我望着车窗外的蓝天白云,不禁想起始皇称霸、刘项亡秦的时代,两千多年前,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不正是在这蓝天白云之下上演的么?陶渊明诗云:“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现在看来,望云怀古,不仅仅是古人独有的心境。

云的变幻,往往能够影响人的情绪:“黑云压城城欲摧”给人以压抑之感,甚至会令人生出一种莫名的恐惧;而置身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自然画面之中,即使不是“威加海内”的刘邦,心中大概也会油然冒出几分豪壮之情。古代一些文人常喜借云起兴,赋诗作文。这些诗文至今仍具有颇强的感染力。诵“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可以想见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志;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可以感受亦官亦隐、吃斋奉佛的王维悠闲自在的心境;读“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则可以了解《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淡泊无欲,超然世外的胸襟……

陆游《孤云》一诗有句云:“倚阑莫怪多时立,为看孤云尽日闲。”周作人、梁实秋均将自己的一本文集以“看云”名之,看来,古今喜看云者,并非“舍我其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