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昨晚闭幕式的隆重举行,时间跨度达4个月106天的本届省运会终于圆满落幕。郑州代表团在本届省运会青少年组比赛中,总共获得了177枚金牌、108.5枚银牌、104枚铜牌,奖牌总数389.5枚,总分3876分,以绝对的优势取得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三项第一,并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究竟是什么使得郑州代表团能够在本届省运会上一枝独秀?昨日,省十一运会郑州代表团副团长、郑州市体育局局长李庆山向记者详解了其中缘由。
努力是源泉
对于郑州代表团在本届省运会上取得的这些成绩,李庆山满怀感激地说:“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省体育局各部门,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市内有关新闻媒体等各方的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教练员、运动员自身的拼搏努力。如赛艇皮划艇队领队兼教练金洪辉比赛期间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病,在高压高达一百七八十的情况下,一边打着点滴一边带队参赛,硬是拼出了8枚金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人才是基础
省运会青少年组比赛,主要作用就是全面检验上一周期我省青少年训练的成果,选拔优秀后备人才。李庆山告诉记者,“郑州代表团在本届省运会上涌现出了一批拔尖和可塑之才,如在本届省运会上荣获男子200米自由泳、200米仰泳两枚金牌年仅17岁的游泳运动员李昀琦,接连打破省运会和省青年纪录的自行车运动员敬亚莉、王丰年、张艳涛、赵宝芳、魏保信、李超,获得3枚女子体操单位金牌的运动员王珍珠,获得3枚男子田径金牌的运动员马文超等。”
除了运动员外,我市一大批优秀年轻教练员也迅速成长,成为我市竞技体育的骨干力量。对此,李庆山满意地说:“本届省运会我们共有40多名教练,其中年轻教练达到半数。如率队在本届省运会上拼得8枚金牌的赛艇皮划艇教练金洪辉,率队独揽6枚金牌的跆拳道教练王晋予,分别获得4枚金牌的拳击教练田涛、谢飞剑,带领队员获得3枚乒乓球团体冠军的教练李凌,获得男、女篮球乙组冠军的篮球教练张中喜、程志华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中,王晋予和李凌还是更为年轻的80后,逐渐成熟的年轻教练也是我市竞技体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
在本届省运会上我市的自行车、射击、跆拳道、田径、游泳、武术等传统优势项目,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实力,共获得了107.5枚金牌,占金牌总数超过“半壁江山”。特别可喜的是在全市体育人的共同努力下,一些弱势项目或低谷项目有了明显的进步。对此,李庆山如数家珍,“赛艇皮划艇项目在上届省运会上仅获1枚金牌,本届省运会获得了8枚金牌。乒乓球项目也有了重振雄风的希望,获得了分量很重的3枚团体金牌。排、足、篮三大球项目更是获得了总共11个组别中的6个第一、1个第二、3个第三,呈现出井喷之势,其中男子篮球队更是结束了13年无缘省运会冠军的历史,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人才涌现,保持优势项目,提高潜优势项目,是我市竞技体育不断前进的基础。”李庆山笑着说。
调整是保障
对于郑州代表团在本届省运会上暴露的问题,李庆山毫不隐讳:“本届省运会,我们虽然发现了一些尖子运动员,但整体数量偏少,厚度不够,没有形成真正的集团优势;另外如摔跤、网球,备战组织不扎实、比赛准备不够细致,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成绩有所下滑。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的。”
谈及以后的目标,李庆山坚定地说:“成绩已成为过去,我们将在进一步总结参加本届省运会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调整布局,增加训练网点,增加业余训练的厚度;以奥运会为最高目标,将有潜质的优秀运动员跨项目输送。力争在下届焦作省运会上大展雄风,再立新功。” 本报记者 陈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