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的父亲梁实秋
大富豪小时候都干啥
为你一生不嫁
潘石屹:少年贫贱是好事
美国如何教育富二代
丹麦人生活特“绿色”
12人管好莱茵河
谁为青少年的阅读负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我的父亲梁实秋

梁文蔷

1949年6月底,父亲梁实秋带母亲和我搭华联轮自广州直达基隆港。下船时,我们三人拖拉着行李,准备踏上这陌生的岛屿,开始一段前途茫茫的生活。我们望着岸上接客的人群,焦急地盼望着能找到一张熟悉的面孔。突然,我大喜过望,连呼:“爸,妈,快看!有人来接我们了!”原来是父亲的清华老同学徐宗涑伯伯派来的人。

我们承徐宗涑伯伯和伯母史永贞医师的热情款待,在徐家“轰炸”了三天三夜。后经徐伯伯介绍,得识林挺生先生。林先生得知我们的困境,慨允拨给我们一栋日式房屋免费居住。这栋房屋坐落在台北市德惠街一号。我们在这栋房子里住了三年。许多生活的片段,在父母都谢世之后,变得更为珍贵。现略记一二,可见初到台湾时家居生活之一斑。

我们的院子很小很浅,围墙也很矮。院中有香蕉树一棵和另一棵不知名的树。香蕉树对我们北方人是非常稀奇的植物。父亲每天晚上偷偷地去给香蕉树上“自来肥”。母亲不以为然,说会烧死。父亲说“肥水不落外人田”,似甚得意。我们欣赏蕉叶之翠绿茂盛,下雨时倾听“雨打芭蕉”,颇具诗情画意。父母亲说吃了一辈子香蕉,等到来了台湾才知道香蕉是朝上翘着长的。收割时,我们三人总动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整串的绿色香蕉抬入室内,等它成熟。想吃香蕉时就走到墙角拉下一只来吃,趣味盎然。

我们迁入德惠街一号时,只有随身带的几只皮箱,除换洗衣服、几本破书外,家无长物。在几乎赤手空拳的经济拮据状况下,父亲独自奋斗,努力赚钱,尽可能地改善我们的生活。父亲除曾短期任代理编译馆馆长外,一直专任在师大教书,在台大兼课,并在林挺生先生办的大同工职兼课。余下时间则写稿和编写初中英语教科书,贴补家用。

某日,一位使者送来现款一大包(我不知道数目),请父亲收下。父亲无论如何不收,使者只得带回。过一日,又来,恳请收下。爸又严词拒绝。以后,就没再送来了。

父亲在金钱上可算做到了一丝不苟,给我们做子女的立下了好榜样。在这以前,父亲的口头禅是“不义之财,分文不取”。经过这两次的身教,这八字箴言对我产生了更深刻的印象。在母亲去世后,一次,我与父亲闲谈,说及“廉”字。父亲说:“一个男人能不能抵抗得住金钱的诱惑,很大一部分要看他妻子的德行。你母亲比我强,她支持我,鼓励我,使我向上。我感激她。”

摘自《今晚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