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规划掣肘不除 交通堵局难破
富豪榜为什么成了“穷人的富豪榜”
表情违章
热衷“国考”不是国家之福
航班延误暴露行业积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富豪榜为什么成了“穷人的富豪榜”

胡润研究院12日在北京发布《2010海南清水湾胡润百富榜》,根据胡润研究院提供的资料显示,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家人数依旧居各行业上榜人数之首,达到20.1%,从事娱乐产业的富豪是所有行业中最年轻的,平均年龄43岁,低于上榜富豪51岁的平均水平。(《中国新闻网》10月12日)

一年一度富豪榜。与往年没有太大的区别,上榜富豪仍旧是那些令人耳熟能详的老面孔,变化的只是名次的前进或者倒退。有人说富豪榜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助推财富伦理;但实际上真正关注富豪榜的不是富人,而是穷人和普通人。大多数上榜富豪对“富豪榜”的态度冷淡,并不关注,有些甚至非常反感和排斥。(见《扬子晚报》2009年10月14日报道)

为富人“排行”,是一种世界性潮流。各种版本的富豪榜层出不穷,譬如美国财富杂志的富豪排行榜,再譬如福布斯的系列排行榜,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不过,在西方发达国家,富人非常在意和关注自己在“榜”上的排名及其附着在背后的社会影响力和企业美誉度,富豪榜是建立在公众广泛关注基础上并得到富豪认同的榜单。不像我们,富人对富豪榜不屑一顾,只有穷人和普通人才当回事对之津津乐道——某种意义上说,富豪榜在中国,不过是一个“数字游戏”,本身的娱乐价值和观赏价值要大于财富价值、社会价值。

之所以如此,其实与财富伦理的低级落后密不可分。在现实的语境中,富人更关注财富成长的利益性、政治性路径,而忽视乃至无视社会评价路径。因为社会评价和社会美誉度如何,并不能影响到富人财富的聚集。另一方面,由于财富运行机制的不透明,由于财富“原罪”的存在,甚至是由于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有不在少数的富人并不喜欢曝光自己的财富数目,在他们眼里,所谓的富豪榜不但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过度“露富”,引起社会对其寡善的拷问。

财富伦理的差异,导致了富人对于富豪榜的态度不同,而同时也就决定了富豪榜的价值迥异。因为从中找不到任何有益的“营养”,富豪榜的存在,就只能成为穷人和普通人意淫财富乐趣和释放羡富或者仇富情绪的“由头”。

富人的富豪榜成了穷人的富豪榜,这还从一个侧面大抵反映了当前的社会追富心态。对于财富的景仰和追随,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但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和火爆。富人征婚登高一呼,无数佳丽蜂拥而至;富豪榜一出,立即惊起眼球一片。“追富”没有错,谁都拥有向往美好富裕生活的权利和自由;真正的问题在于:“富豪榜”的热议无比热烈,对于穷人的关注无比冷落——包括穷人自己,对于富人的猎奇心态也远远胜于对自身的权利诉求。一个健康的社会,关注富人的同时,应该对穷人给予一定的关注。一个一味“追富”的社会,令人警惕和担忧。 陈一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