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新郑聚焦 上一版3
重阳节 我想对
爷爷奶奶说
引领新郑版画教育走上“希望的田野”
重阳节的来历
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
百岁老人心里的感动移民老人在新郑的幸福生活
老年朋友在新郑市百家姓广场锻炼身体

本报记者 孙 瑞 高 凯 赵 杰 王 慧 尹春灵 边 艳 李伟彬 刘栓阳 通讯员 贾 超 史宏民 文/图

编者按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双九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之意。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或举家欢聚、或歌舞庆贺、或登高赏景……在这收获的季节里,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得到了完美的弘扬与体现。

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最美的酒。重阳节来临之际,编辑此专版,意在展现老年朋友精彩、快乐的晚年生活,并献上鲜花和祝福,愿老年朋友夕阳美好,寿比南山。

新郑敬老爱老

大事记

●2006年以来,新郑市连年提高五保老人供养标准,集中供养标准由月人均约120元提高至280元,年供养标准达到336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月人均约120元提高至168元,年供养标准达到2016元。

●2009年1月12日起,新郑市每年拿出600万元资金让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

●2009年3月,新郑市投资3000余万元兴建了老年人活动中心,该中心将于今年10月16日举行揭牌仪式。

●2009年10月,新郑市投资550万元兴建的新光荣院投入使用。

●新郑市投资2300万元的社会福利中心主体工程已于9月份全部完工,今年年底前将投入使用。

●近年来,新郑市高标准新建、改建敬老院16所。

重阳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新郑,探访老年人的生活。一路走来,老年朋友的欣喜、感动、快乐……点点滴滴,诉说着他们的幸福和甜蜜。

敬老院里享天伦

“你输了,你输了,哈哈哈……”还未见人,就已听到爽朗的笑声,这是新郑市城关乡敬老院里两位老人正在院子里下棋,周围围满了“观战”人员。看到记者到来,老人们争先恐后地诉说着自己的喜悦。

说起在敬老院的幸福生活,他们如数家珍。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娘拉起记者的手说:“俺们在这儿可享福了。你看这边是健身器材,那边是漂亮的花坛。再来看看俺住的屋,可干净,每天有专门的人给俺们打扫卫生。环境好,俺们不光住着舒服,心里更舒坦呐。”“每天的饭菜不重样,院长还经常征求俺们的意见,真是比家里舒服多了,院里还给俺们办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每个月还给俺们发零花钱!”今年69岁的田丙堂老大爷忍不住心里的喜悦。

据了解,像城关乡敬老院这样的敬老院在新郑已经有十多所。为了让老人们安享晚年,新郑市、乡两级克服财政困难,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敬老院的建设资金达4000多万元,先后新建了6所乡镇敬老院,改扩建了10所乡镇敬老院。新建改建后的敬老院不仅风格各异,而且消毒柜、空调、高档沙发、餐桌、衣柜、暖气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新郑市自2006年以来连年提高供养标准,将集中供养标准由月人均约120元提高至280元,年供养标准达到336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月人均约120元提高至168元,年供养标准达到2016元。同时建立了供养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保障人数由2006年的1060人增加到近2000人,实现了应保尽保。

目前,新郑全市16所敬老院中,已有4所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敬老院、10所被命名郑州市级文明敬老院。

百岁老人心里的感动

新郑市辛店镇鲁楼村的王爱花老人出生在1907年,今年103岁高龄的她依然精神矍铄。说起自己的晚年生活,老人心里满是感动:“我虽然有三个儿子,也已经五世同堂了,但是这些孩子在外面忙工作,很难见上一面。咱们市里的领导每年都来俺家里看望两次,上次来那天还下着大雨,真是比自己的孩子都亲。每年还发2400块钱的高龄补助,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和王奶奶这样的百岁老人一样,每年他们都会得到特殊的照顾。新郑市高度重视农村老龄工作,每年都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四大班子领导带头身体力行,每逢中秋、重阳、春节等重大节日,都要到农村居民家中和乡镇敬老院看望百岁老人、优抚对象和光荣军烈属等老人。

为改变光荣院老人的生活和居住条件,新郑市又投资550万元,新建成了一所占地10余亩的光荣院,该院现已正式投入使用。新郑市还高标准建设了老年人活动中心和社会福利中心,为老年朋友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建设农村老年协会是新郑市推动老龄工作的重要抓手。该市在薛店镇、龙湖镇等经济实力雄厚、群众基础扎实、基层组织作用强的乡镇,各选取8~10个村作为农村老年协会建设示范村,以试点出经验,以经验带全局,培育发展了农村老年群众组织近200个。每逢重大节日,组织老人集体旅游或开茶话会,不仅活跃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还倡导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明新风。目前,该市八千乡的邢庄村获得了全国敬老楷模村(组)的荣誉,新村镇的郝家岗村、薛店镇的付海亮分别被评为郑州市敬老模范村和敬老先进个人。

2009年9月,新郑在全市开展了首届“十佳孝老爱亲”模范的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新郑市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今年该市开展的第二届“十大孝子”评选活动,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移民老人在新郑的幸福生活

“大娘,你们这是去哪啊?”刚进入薛店镇观沟移民新村,记者迎面碰到5位老人正向村外走。“以前在淅川的时候还要砍柴做饭,现在用了天然气,不用我操心了。俺们60岁以上的老人坐车不是不要钱嘛,在新郑太享福了,俺们几个出去转转。”74岁的姚娥老大娘笑得合不拢嘴。

为了让南水北调库区移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关怀,新郑市积极向他们宣传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低保等法规,并现场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办理河南省老年优待证200多本。

据统计,为切实解决五保老人、低保对象就医难、看病贵等问题,新郑市财政全额资助农村五保、低保对象22499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资助参合资金67.5万元,资助城市低保对象2648人参加了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助参保资金17.9万元,基本实现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全覆盖。截至2010年 6月底,新郑市共为245名患病群众发放医疗救助资金35.19万元。

像姚大娘一样的移民老人在新郑也将享受到这些实惠。“没想到俺们老了还能享这福”, 5位老人说笑着渐行渐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