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棋迷”宋太宗
旧时郑州的修鞋业
钱币诗话
《文博典藏——长物志》
小城文人
办公室读清史
紫薇记
秋风吹来点点金
陆维钊书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钱币诗话

钱币诗话

陈永坤

以钱入诗,最早见于《诗经·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里的布可以看作当时钱币的雏形。

我国的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诗经》中就有“赐我百朋”的诗句。当时,贝以“朋”为计算单位,两串10个或20个叫一朋。到了春秋战国,我国出现了布、刀、钱等主要货币。因此,诗人笔下又有了新的钱币诗话。如西汉卓文君的“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势分三足鼎,业变五铢钱”;北宋诗人梅尧臣的“次观金错刀,一刀平五刀”等等。武德四年,开元通宝的出现,在我国货币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并沿用到清朝灭亡。

然而,钱币也有两重性。明代画家沈周在《吟钱》诗中,把货币的功过说得很明白,诗曰:“个许微躯万事任,似泉流动利源深。平章市物无偏价,泛滥儿童有爱心。”不过,历代咏钱诗文,对钱币还是以贬居多,诅咒“钱能通神”,“有理无钱莫进街”等弊端。清代诗人袁枚吟钱诗云:“一代帝王留字去,万般人事让兄骄。”这里的“兄”即是钱币的别称,叫孔方兄。袁枚此诗深刻揭露了金钱万能的现象。又如,唐代诗人李贺写的“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辛辣地讽刺了东晋时沈充所铸轻钱充斥市场,欺骗庶民的行径。

值得一提的是,五花八门的钱币又成了收藏家的乐趣。清代文人李光庭是个古钱收藏迷,与“孔方兄”关系非常密切,入诗也多。一次,他的文友得一光中通宝古钱,向李光庭索诗。李苦于《钱谱》没有载,不知何时何地铸造,自叹是拈窘之题,但最终还是赋一长诗,其中有云:“适逢孔方子,初识光中兄。一文持遗我,欲我长言赓。世系不可考,羌无故实微。”又如,60年前著名的古钱收藏研究专家方地山,其女出嫁不备妆,仅以一珍稀古钱为礼,并自作对联一副,上联“两小无猜,一个古钱先下定”;下联“四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亲。”对仗工整,一时传为美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