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刘伟:一个“达人”的诞生
贾平凹轶事
日本的手机文明
哈佛谎言
1000倍
我用李小龙的功夫理论打篮球
金庸也曾“失马”
我们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我用李小龙的功夫理论打篮球

(美)科比

我第一次听说“气”这个词是在高中。课上学这个词的时候,我觉得很有趣。

我得知“气”的概念在中国哲学家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气”的解读不断变化,甚至不同的解读方式相互之间都存在矛盾之处。

后来,当中国与西方国家建立科学交流后,确实证明存在矛盾。

你可以认为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会有冲突,但是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对于彼此的好奇心。只要有好奇心就会有求知的欲望。

中国人知道石头和闪电,但他们不会把这两件事物归类为物质和能量。而西方人在思考生命力的时候会如此归类。

“气”的理念与我后来发现的李小龙的理念是一致的。

当我长大后,我把李小龙当成我的偶像。我喜欢他的哲学思想,很钦佩他对细节的关注度,他的洞察力,还有在对抗中把握情绪的能力。

李小龙认为传统的武术技巧过于死板,在街头打架这样的实战中并不实用。

他创立了一个体系,讲究实战,灵活、速度和效率。他用不同的方式训练,如用举重训练力量,跑步训练毅力,拉伸训练灵活,并且他总能适应不断增加的运动量。

为了击败自己的对手,李小龙创立了“无招胜有招”,这样没有人知道你下一步会做什么,也就无从反击。这就是后来的截拳道。

我一直在努力把他的方法(实用、灵活、速度和效率)融入自己的训练中。

研究武术很有裨益。武术中的训练方法和训练结构让我对体育运动更加热爱,对于提高我对细节的专注度也很有帮助。

李小龙的功夫理论对于我所从事的运动具有实用价值。他的功夫既有原则,又没有原则,是一种流动的艺术。但是如果你没有一定的根基,没有自己总结出的理论,那么你无法体会到这种流动的艺术。

这就是我在篮球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我知道各种不同的打法,也观察了许多不同类型选手在比赛中的表现。

我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学习比赛。这些认识让我在比赛中,可以不需要思考而快速反应,不需要预判便能预判对手。我想这让我在球场上成为一个难缠的对手。因为没有人知道我下一步要做什么。

我在努力地从方方面面模仿李小龙。

虽然他是作为一名武术家为世人所知,但他还学过戏剧和哲学。

他相信任何知识都会引导我们认识自己,并且称他所选择的表达自我的方式就是武术。

我相信我所选择的自我表达方式就是篮球。

我相信在比赛中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度是很重要的。

在球场上,如果你不停地变化、转动,你的对手将不知道如何应对你。

我很喜欢李小龙对“灵活”做的一个比喻。要像水一样无形。把水倒进杯子,水就成了杯子;把水倒进瓶子,水就变成瓶子;把水倒进茶壶,水就化作茶壶。水能静静流动,又可奔腾冲击。要像水一样,我的朋友。

我向李小龙及其他在各个领域伟大的人学习,然后找出他们变得伟大的原因。

我向他们学习,然后把从他们那里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比赛中。

通过研究武术,观看不同的电影,观察不同职业的人(不止篮球选手),我努力地去寻找一个能成为全能运动员的公式。

摘自《科比24》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