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女子在衡阳公安局跳楼身亡调查组称系吸毒等原因所致
“鲇鱼”成为登陆福建
强度最强的秋季台风
靠发展解决个个难题
市城管局紧急出台文明执法十不准
法参议院通过退休
制度改革法案草案
伊战死者六成是平民
秦兵马俑西班牙获奖
在台受困的大陆游客已脱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靠发展解决个个难题

(上接第一版①)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在企业交叉兼职,实行“企带居”, 6个居委会和相近的公司组建一个党支部,公司负责人兼任党支部书记或居委会主任。这种独特的体制和高度“一元化”的领导,对刚刚诞生的竹林镇实现平稳过渡起到了重要作用。

体制要为发展服务。1995年12月1日,竹林镇由省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入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后,承担起为农村的发展进行实验和示范的重任。竹林实行“三部一办”的政府管理机构,果断退出所有的企业管理和经营领域,只负责社会性、公益性工作。

今年年初,竹林镇提出 “小政府、大服务”,合并成立政治工作部、经济发展工作部、城镇管理建设工作部、农村绿化工作部和办公室等“四部一室”,管理体制和人员队伍进一步优化。

竹林管理体制的几次演变,都是从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出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每一次改革都推动了一次大发展。

改革有机遇也有挑战,竹林人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群策群力,破解发展难题。全新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使竹林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也确保了发展规划的落实。

靠发展解决个个难题

竹林是依靠集体经济起家的。

从1983年到1994年建镇前,经过10年的创业、积累,竹林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以后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1987年、1991年、1992年为节点,竹林镇镇长李书转说:10年三个阶段,竹林经济从依靠资源办工业、由粗放型经营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借东风经济大跨越,实现了三次飞跃。

走过一路坎坷走向成功彼岸的竹林人回忆过去时心情是轻松的,那种闯关夺隘的经历已经成为激励自己前行的财富。单说1983年那次开了“七天七夜”关乎竹林前途的“咱竹林的三中全会”,“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决定饱受各界争议,竹林的决策者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

一次次的观念更新、一次次的结构调整,使他们的思路更清晰、视野更开阔。竹林建镇后,先后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典范。

“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解决,发展必须以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前提。”赵明恩和李书转表示。

1992年,竹林把企业建到了郑州高新区。1999年,竹林众生成功上市。这一年,在对乡镇企业面临诸多问题的客观分析后,竹林对所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由于工业化带来的财富积累,竹林城镇化的道路似乎平坦得多。道路、花坛,学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项目,政府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主体。在不断提高居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竹林与时俱进,有许多探索行之有效且充满了智慧。

外地到竹林的人口占了总人口的 60%,“村改居”的时候,竹林有意识地将本地居民和后来落户者融合在一起,既防止了老竹林人欺生,也解除了新竹林人受歧视的顾虑,在各种待遇上新老居民一视同仁,为大家和平相处创造条件。

创新的竹林也有传统。“三评”和“十项八好”评定制度始于1983年,这一创举名扬全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吸引来各地的取经者。竹林在不断完善增添时代内容的基础上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领导班子坚持每周六上午学习,党员干部坚持每月逢九学习,职工群众逢十学习,并且做到雷打不动。

“竹林这个老典型为何总出新经验?”

赵明恩说:一是多学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二是多学习外地经验, “出门三里路都有可学之处” 。 竹林镇有缘接触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从中央到地方一些老领导都是他们的顾问,竹林把这些资源用到了极致。

发展的过程也是与一个个问题邂逅的过程,尽管邂逅的方式千奇百怪,但当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迎来的是一次推动发展的契机。竹林要有新发展,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新问题。“创新发展,遇到问题要找原因更要找答案,竹林的几次跨越发展就是这样实现的。”赵明恩对未来信心满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