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成为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
为流动儿童
建健康档案
搭建高科技宣传平台
讨回七万元
感谢好法官
面对镜头
“哑巴”说话
六旬翁巧手烙丹青
金水区为育龄妇女办培训班
花园口镇将纳入城市管理
打造文明执法队伍
表彰“特色家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六旬翁巧手烙丹青

本报记者 郑磊 通讯员 崔璐 文/图

随着一把电烙铁在砂纸上滚动,动物世界、自然景观、古今人物便栩栩如生……昨日,记者慕名来到中原区伊河路白鸽家园,观摩66岁老人史清波锦上烙丹青的绝技。

刚迈进家门,客厅挂着五六幅裱好的画便吸引了记者眼光,有观音、有山水、有福禄寿……“这看起来像水粉画,其实全都是我自己烙的。”史清波老人说,用自己的作品装饰家,更有温馨感。而在老人的“藏宝室”里,他拿出《百虎图》、《百鹤图》、《八俊图》、《仙女图》等多幅“宝贝”让记者欣赏,人物表情、衣服纹理等细节都很突出,每幅作品上还写有他的名字和创作时间。

“我从1986年开始练习烙画,到现在烙出来的画少说也有上千幅。”史老现场向记者演示烙画绝技,并向记者介绍,烫画又叫烙画、火笔画,古称“火针刺绣”,源于汉代。“线条的深浅、画面的虚实正是在烙笔温度的变化、力度的轻重、速度的快慢中体现出来的。”史老说,自他从二砂医院退休后,便更加“痴迷”于这种“精雕细琢”的烙画,有着绘画功底的他每次都先用铅笔在厚厚的砂布上勾图,再用烙笔一点点烙,有时候一幅画就得花费一年的工夫。

而众多作品中,最让他得意的是他花一年多时间烙成的两卷《清明上河图》,864个人物、92间房屋、24条船,栩栩如生,船舶像在水中穿行……“我会一直画下去,以后还准备举办个人画展,用这种艺术影响更多老人。”老人自信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