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新郑聚焦 上一版3
开启和谐之门
新农业让农民尝甜头
用城市眼光打望乡村
城乡一体化:“三化”驱动新郑和谐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生产现代化:
新农业让农民尝甜头

丰收的季节,“双抢”繁忙,在如今的新郑农村,往日一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农田耕作弯腰挥汗的情景越来越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农业机械忙碌作业的景象,机器轰鸣声中,农民享受着生产现代化带来颗粒归仓的喜悦,也种下了来年丰收的希望。

崭新的楼房窗明几净,繁忙的工作秩序井然,成排的收割机整装待发。这是记者麦收期间在新郑市薛店镇临港农机合作社楼前看到的景象。

“种了一辈子地,对地挺有感情的,但说实话,农活太累了,‘肩挑背扛’也挣不太多钱。自从加入临港农机合作社,突然觉得双手解脱出来了,农活轻松了,不那么累了,钱反而多挣了。有了合作社这个‘靠山’,我现在又多承包了20亩地,而且一点也不吃力。”薛店镇种粮大户周木虎说道。

像周木虎一样,背靠农机合作社,以达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正是新郑农村迈向生产现代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郑市通过大力发展机械化耕作、标准化养殖、现代化灌溉等,拓宽农业生产发展渠道,增强农民致富信心,奏响该市农村生产现代化交响曲的新乐章……

“我直接和合作社签订《土地代耕合同》,交一点钱,就啥都不管,只等粮食进仓了。这边粮食能卖钱,再加上我打工赚的钱,相当于拿了双工资。”李清杰看着家里进囤的粮食,高兴不已。

在合作社,还有个特殊群体,他们是“职业农工”。马战州告诉记者:“现在人多地少,靠地生活有点艰难。可我干农活算得上个‘老把式’,其他啥都不会。现在好了,农机合作社成立后,我当上了‘职业农工’,农忙的时候全天在地里收粮食,农闲的时候在地里拔草、施肥、浇地。别说,真不少挣,每月差不多上千元呢!”

农民土地托管或土地承包给合作社后,可以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解决了有机无田作业、有田无机作业的矛盾。另外,新郑市注重依托合作社推广应用实用科技成果和新技术,这样一来,将农民耕地实行土地托管,逐步向二、三产业转型。可以预见,新郑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新郑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链接】近年来,新郑市不断加大科技项目带动力度,设施农业、订单农业让农民观念转变,标准化养殖让农民收益倍增,农田水利建设让农民旱涝保收,机械化种植更是让农民尝到了甜头。2010年,新郑市农业耕、播、收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69%、78.5%、63.5%,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0%,实现农机节本增收960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