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品味文化有了新去处
多架飞往美国货机疑现炸弹
曲美可秀等减肥药面临退市
雾海
漫城
美国彩妆迎接万圣节
伊拉克一咖啡馆遭袭
西藏日喀则机场昨日首航
温家宝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后回国
韩朝再次举行离散家属会面
广西罗城暴发甲型副伤寒疫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品味文化有了新去处
文化产业有了“大块头”叫响中原文化品牌

(上接第一版)

品味文化有了新去处

2009年年底,投资3亿多元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甲骨文故乡安阳建成开馆,它填补了我国语言文字类博物馆建设的空白,让中外游客一日千年,尽览中国文字从远古走来的悠久历程。此前,投资9亿多元、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的河南艺术中心在郑州落成,结束了河南没有国际一流大型专业剧院和专业音乐厅的历史。

“十一五”期间,河南坚持把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作为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积极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河南博物院、报业大厦、广电大厦、体育中心……随着一批批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的实施,一座座标志性文化设施拔地而起,广大人民群众有了品味文化、享受文化的新去处。

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五大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截止到2009年年底,河南全省3604个行政村的902万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得以解决。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提前完成,实现了一村一月放一场公益电影的目标。

广泛开展的“先进文化进基层”、“欢乐中原”、“舞台艺术送农民”等群众文化活动,受到基层群众普遍欢迎。河南全省80座博物馆、纪念馆实现了免费向公众开放,年接待观众1000多万人次。

文化产业有了“大块头”

“十一五”期间,河南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支撑点和新的增长点,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339.6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23.31亿元,连续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

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发展壮大。河南日报报业集团2010年上半年完成经营收入6.32亿元,利润总额934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41%。其中,《大河报》进入世界日报发行百强,日发行量超过100万份。河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全力推进“三网融合”,今年上半年经营收入2.86亿元,实现了稳定增长。

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移动电视、手机报、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发展迅速,动漫、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目前,河南拥有动漫企业50多家,每年动画产能已达1万分钟,动漫衍生品突破2000个品种,动漫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10多个国家、地区。

民营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去年,河南全省各类民营文化产业单位达到2.5万家,年经营额60多亿元,涌现出郑州天人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郑州小樱桃卡通艺术有限公司、开封清明上河园有限公司、河南瑞贝卡发制品有限公司、濮阳豪艺杂技(集团)有限公司、小皇后豫剧团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

特色文化产业、民间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涌现出禹州钧瓷、镇平玉雕、宝丰魔术、民权王公庄画虎村、洛阳平乐牡丹画村等一批文化强县和文化特色村镇。民权县王公庄村近一半人从事绘画创作,“民权虎”享誉国内外书画市场,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800多万元,同比增长13%,被誉为“中国画虎第一村”。

叫响中原文化品牌

近年来,河南连续组织开展了中原文化福建行、北京行、上海行、天津行、港澳行、宝岛行以及中原文化拉美行、澳洲行等一系列大型文化宣传活动,所到之处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河南还先后创作推出了《程婴救孤》《风中少林》《清明上河图》《木兰诗篇》《云水洛神》《村官李天成》《任长霞》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目,屡摘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一些剧目不仅在我国城乡和港澳台地区巡演,还远赴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巡回演出。

展望未来,河南省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宏伟说,“十二五”期间,河南将立足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传媒出版、文化旅游、武术杂技等优势产业,精心打造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姓氏文化、古都文化、武术文化、戏曲文化等知名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力争把河南打造成在全国具有更大影响的区域性文化中心。

新华社郑州10月30日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