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增设兴达路街道办事处
税源管理新模式促税收征管量质同升
科技为侦办插上翅膀
郑州市“小金库”
举报电话信箱公布
南水北调郑州段
完成永久用地征迁
《郑州宣传》评为
全国优秀刊物
委员之家开启“民意直通车”
图片新闻
通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委员之家开启“民意直通车”
——郑州市政协“创建委员之家,树立委员形象”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郜东辉

家住管城区代书胡同社区黄殿坑一带的900多户居民一直盼望告别扛着液化气罐爬楼的日子,用上方便的天然气。在市政协委员巴顺利的呼吁下,他们的愿望有望实现了。而居民能和巴顺利联系上,得益于代书胡同社区“委员之家”发放的《政协委员联系卡》。

建设“委员之家”是十二届市政协的创新之举。一年多来,植根于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医院和厂矿企业的“委员之家”,在拓宽委员履职渠道、增进委员交流、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破解难题的创新之举

长期以来,政协委员一年只参加一次政协全会,政协常委一季度只参加一次常委会,除少数委员能参与视察、调研等活动外,大部分委员在政协会议休会期间,很少有机会参与政协活动。但近年来,随着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推进,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委员们普遍感觉缺少平时履职平台和固定交流场所,履职为民难以落到实处,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也很少。

该如何破解这一历史性难题呢?建设“委员之家”成为郑州市政协的一次有益尝试。

2008年12月16日,全省首个“委员之家”在中原区林山寨街道一中社区揭牌。成立之日,该“委员之家”就承诺:“每周三上午9:00~12:00为政协委员接待时间,将安排4~5名政协委员与居民见面,倾听社情民意,为民解忧。19名政协委员的照片、工作单位、联系电话也一一公布给社区群众。

这一创新之举得到了委员和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参加揭牌仪式的一名中原区政协委员高兴地说:“‘委员之家’的建立,使委员们学习有了平台,活动有了阵地,了解民意有了载体。”

“看到‘委员之家’成立,就好像政协委员在身边。有什么苦、有什么难,可以直接告诉他们了。”一中社区的居民张先生说。

中原区先行先试,其他县(市)区也及时跟进,探索不同的建“家”方式,“委员之家”建设的目标、标准也在探索中日渐明确,由点到面推开的时机逐渐成熟。

2009年4月底,市政协召开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在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中开展“创建委员之家,树立委员形象”活动,把“委员之家”建设成为“学习之家、民主之家、履职之家、温暖之家、联谊之家”,号召政协委员争当“学习型、民主型、务实型、创新型、奉献型”委员。

“家”里活动精彩纷呈

建设“委员之家”,市政协坚持“统一”,鼓励“多样”。

市政协明确,“委员之家”建设必须达到“五有”标准,即有组织、有场所、有设施、有制度、有活动,这是“统一”的硬指标。

但在具体的建设方式上,市政协不搞“一刀切”,鼓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百花齐放。于是,各具特色的“委员之家”出现在郑州的社区、企业、乡镇。它们有的由政协委员出场地出资金建成,有的借助已有平台达到资源共享,有的以兴趣爱好为主,有的以界别为主。

组织、场所、设施、制度是保障,“委员之家”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是要开展经常性的活动。那么,“委员之家”日常活动开展得怎样?

近日,记者走进 “委员之家”,近距离感受这种扎根基层的履职方式和交流平台。

在协作路社区二楼的“委员议事厅”里,中原区建设路办事处“委员之家”“请进来 走出去”专题活动正在进行。计划路社区工作人员朱德保说:“我们辖区有许多破产、倒闭单位职工居住的大杂院,很难管理,尤其是卫生问题。大家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张建成委员建议,请物业公司管理,政府支持一些资金,居民自己出一些钱。

杨爱梅委员建议,现在这样的情况不少,可以通过旧城改造来解决。

朱增昌委员认为,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大家最好深入调研一下,提出建议,形成提案。大家表示同意。

随后,针对市场街社区居民提出的“如何丰富社区文化生活,让居民远离麻将桌”的话题,大家又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郑州广安中医院“委员之家”采访当天,适逢该院院长、市政协委员王祖超和几名委员在接待群众。在长江路、紫荆山路交叉口处某单位打工的刘胜利反映,自己没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前段时间被老板拖欠了3000元工资,一直要不回来。王祖超告诉他,回去先找到那些证明自己曾在该单位工作过的证据,再帮他向有关部门反映。

随后进来的杜更梦是专程来感谢王祖超委员的。杜更梦和爱人在郑州打工,租住在广安中医院附近。他们想把在商丘老家上学的孩子转到郑州上学,得知 “委员之家”能帮老百姓解决难题,他就找到了王祖超。经过王祖超协调,杜更梦11岁的儿子终于转入了大学路小学。“班主任说俺孩子学习可努力了。”说起儿子的现状,杜更梦很满意。

在搭建政协委员履行职能新平台的同时,“委员之家”也成了委员们加强日常交流的新平台。采访中,不少委员反映,通过参加“委员之家”组织的郊游、座谈、学习等活动,委员们加强了交流,增进了了解。

委员和群众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委员之家”。

建“家”架起连心桥

一年多来,政协委员和城乡群众都在感受着“委员之家”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变化。

市政协委员牛雷莉深有感触地说:“‘委员之家’不仅为委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创造了便利条件,也在委员与党委、政府之间,委员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理解的桥梁。”

管城区北下街代书胡同居民戴长明说:“以前我们对辖区的政协委员不是很清楚,‘委员之家’建成后,给我们发放了联系卡,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和辖区的政协委员联系解决,很方便。”

一组数字可作为佐证:全市123个“委员之家”自建立以来已举办各类活动2077次,向各级党委政府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2180件(条),向社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560万元。

“委员之家”的建立,让政协履职的触角延伸到了群众中,委员们的履职实现了经常化,更多的委员在社区和乡村倾听民意,化解难题,促进和谐,提高了政协委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通过日常的履职、学习和交流,委员们的思想理论水平、解决问题能力、建言献策水平也明显提升。

如今,有困难、有问题找“委员之家”、找政协委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郑州城乡群众的共识,“委员之家”已成为郑州的“民意直通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