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辉煌“十一五”林业新跨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辉煌“十一五”林业新跨越
——郑州市“十一五”期间林业工作综述
ZHENGZHOU DAILY 专 版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5 编辑 王京华 校对 宋院红 电话 67655632 Email:zzrb5271@vip.163.com

高瞻远瞩 乘风而上

2003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林业重大使命、林业发生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这是指导我国林业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快国土绿化事业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林业从此结束了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进入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

这一决定犹如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题生态文明建设。郑州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做出了“森林生态城建设的战略部署”。

“森林生态城、林业生态市建设、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举办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十一五’期间,郑州人对绿色的追求从未停止。”作为“生态文明”战略的具体操作者之一,“十一五”林业生态建设的实施者——市林业局局长史广敏告诉记者。

据统计,2006~2009年全市林业投融资达到20亿元,全市累计完成造林100余万亩,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单一林业向多元林业、低效林业向高效林业的三个转变。我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提前完成森林生态城建设任务,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绿博园成为城市生态的新景标。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山川衔接、田林交错、点面结合、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森林生态绿化系统。

郑州是如何开创了林业生态建设新格局,实现新跨越的?史广敏分析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造福全市人民”这一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程建设为载体,以资源保护为重点,以依法治林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动力,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绿色“乐章”。

“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级各部门正确处理好造林绿化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改革与稳定、科技兴林与依法治林、绿山富民与振兴行业并重的五大关系,建立完善各级行政领导林业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把林业建设与保护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内容,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

“十一五”期间,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把林业工作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林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真抓实干,抓出成效。积极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把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切实解决林业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我市林业新的发展。

生态城市 和谐家园

环境容量与经济指标,究竟孰重孰轻?我市上下坚定地选择了前者。 “十一五”期间,我市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以森林生态城、林业生态市和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和举办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为抓手,以空前浩大的声势和力度全力推进,一时间,国省道两旁树木一排接一排,昔日荒山遍地的村庄四周绿起来了,大大小小的河流两畔绿树成荫……

“ 十一五”期间,全市森林资源进入快速增长的新时期。2003年,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用十年时间,在城区周边新增100万亩森林,把郑州建设成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聘请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历时1年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并经过市人大表决通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一并实施,为森林生态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郑州森林生态城的建设范围是:以城区为中心的2896平方公里的区域。建设期限是:从2003年至2013年。总体目标是:到2013年新增森林面积100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一屏、二轴、三圈、四带、五组团”。“一屏”是沿黄河建设一道绿色屏障;“二轴”是以纵贯郑州南北的107国道和以横跨郑州东西的310国道为轴线,组织“西抓水保东治沙,北筑屏障南建园”的建设格局;“三圈”是以市区为核心,沿三条环城路营造三层森林生态防护圈;“四带”是沿贾鲁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连霍高速、京珠高速营造四条“井”字形防护林带;“五组团”是在城市近郊西北、东北、西南、南部和东南部,建设五大核心森林组团。通过实施十大工程,把郑州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森林生态城市。

林业生态 宜居之地

“十一五”期间,为加快推进森林生态城建设,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将“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10万亩”,作为向市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认真办理落实。2006年,决定用两年时间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同时把森林生态城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八大重点工程之一,强力推进。

市林业局围绕森林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及时制定了“西抓水保东治沙,北造屏障南建园,三环以内不露土,城市周围森林化”的林业发展思路,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每年造林20万亩以上,并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全市森林资源快速增长。

经过6年来的不懈努力,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向全市人民交出了满意答卷。全市累计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101万亩,沿黄河大堤建起了一道宽1100米、长74公里的绿色屏障,沿公路、铁路及主要河流建成了多道绿色长廊,在市郊的西北、西南分别形成两个10万亩的森林组团。

由河南林业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的《2009年郑州市与森林生态城林业生态效益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正式对外公布,《公报》表明:2009年度,郑州市林业生态效益总价值为278.3亿元,其中郑州森林生态城林业生态效益总价值达159.11亿元。

《公报》显示:从2003年实施郑州森林生态城规划以来,城市森林建设飞速发展,到2009年年底森林生态城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生态城林木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到2009年森林生态城林地总面积达到了190.2万亩。

森林面积的大幅增加,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经科学测算,2009年,森林生态城林木可节约电90.82亿度,价值为29.06亿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905.82万吨,价值为25.94亿元;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27.25万吨,价值为2.27亿元。

随着森林面积的增加,市区沙尘天气明显减少,优良空气天数稳步上升,2005年至2008年,郑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分别为300天、306天、313天、325天。创近年来最高,尖岗常庄水库水源涵养林区地下水位明显升高,部分常年干涸的溪流也有了流水,郑州市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9年,在提前4年超额完成森林城100万亩栽植任务的基础上,郑州又实施了林业生态市建设。以森林生态城为核心,以嵩山、黄河为经脉,以不同地质为区划,按照“一核、二脉、三区、一网络”的造林绿化科学布局,全市的造林绿化工作又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市已建成林业生态村300个,林业生态乡镇18个,创建林业生态县(市、区)8个。无山不绿,无水不清,城乡一体的绿化格局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描绘了郑州的生态面貌。

绿化模范 实至名归

2007年,注定载入史册, 经过全市人民数十年的努力,“绿城”再添生态名片:2007年底,从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传来喜讯,经过严格评选,郑州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为建设生态宜居、有凝聚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和谐城市找到了强有力的载体,探索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郑州之路。

全国绿化委员会认为郑州市各项绿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规定的标准。郑州市通过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改善了市民生活质量,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的城市生态景观初步形成。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是国家赋予一个城市绿化水平的最高荣誉,是体现城市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重要标志。此次评选活动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申报,数量为历届之最。

林权改革 强农惠农

“十一五”期间,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紧紧围绕“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基本思路。进一步理顺和明晰林业产权,盘活森林资源资产,规范森林资源管理,保护林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利益,加快林业发展,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 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重点推进“确权发证、分类经营、流转有序、规范管理、政策落实”等林权改革内容。

在具体措施上,我市通过全面开展确定权属和颁(换)发林权证的工作,让山有其主、主有其责、林有其人、人有其利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森林的流转和经营活动,推动我市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实践证明,“十一五”期间,全市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大大地调动了广大林农投身林业的积极性,林业建设已由政府投资造林为主体向社会投资造林为主体转变,促使林业发展步入健康轨道。

“十一五”期间,全市基本完成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并通过省检查验收。我市有集体林地面积148.6万亩,涉及新密、巩义、中牟、登封、荥阳和新郑6个县(市)的85个乡镇,1422个行政村。截至2010年6月,除个别县(市)因林权争议尚未调处致使少数集体林地未能明晰产权外,全市集体林权制度基础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通过分山到户、联户承包、股份制、期权分山等多种形式,对自留山、家庭承包经营、集体统一经营等方式经营的集体林地落实产权面积142.64万亩,占任务148.6万亩的95.98%;发证面积91.04万亩,占已确权面积142.64万亩的63.82%。已经录入、打印林权证8.14万本。其中巩义市的林改任务确权率、发证率两项指标都达到了100%,中牟县、新郑市、新密市的林改任务明晰产权率达到了100%,其余单位确权率都达到了85%以上。

郑州林业呈现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百余家资金雄厚的外地企业来投资,涌现了一大批实力较强、发展后劲较大的本土林业合作组织、民营林场和林业大户。

与此同时,我市还大力开展了木材加工企业清理整顿工作,加大林地监管力度,加强木材流通管理,从严打击了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十一五”期间,全市乱砍滥伐林木和乱挖滥占林地得到有效遏止,生态公益林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圆满完成,森林生态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黄河湿地 省会花园

黄河湿地保护工作快速推进。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中游和下游的过渡河段,紧邻郑州市区,交通发达便利,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而且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同时,郑州黄河湿地水域面积广阔,淡水资源丰富,是我市重要的水源地和区域小气候调节区、稳定区,对改善郑州市生态环境,净化、补充城市地下水,实现黄河中下游沿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郑州黄河湿地保护和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建设已经启动,湿地恢复示范点工程、原生态湿地保护工程和鸟类栖息地保护工程等三项工作快速推进。目前,国家湿地公园已开始实施。

创新机制 勇于突破

林业要实现加快发展,甚至是超常规发展,没有项目的支撑根本无从谈起。“十一五”期间,我市进一步加大了林业项目申报和实施力度,随着一个个林业项目的成功实施和见效,全市林业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各方面的资金一起筹,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筹融资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建设方针,全面提高我市林业的发展水平。

为了缓解集中投资对财政投入的压力,2006年,市林业局立足林业可持续发展,经市政府同意,决定向银行融资建设森林生态城。专门成立了“森威林业产业发展公司”,由公司2007年~2010年向银行贷款8.7亿元支持森林生态城建设,市财政还本付息。2003年以来,市本级财政投资和融资累计达22亿元,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林业生态建设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投资林业建设。为了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市林业局把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作为加快林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的思路,以搞好林业“四荒”治理开发为突破口,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起一套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符合林业特点的资金保障和管理体制。

2006年以来,我市围绕立足林业工程项目求发展,坚持项目强位不动摇,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从城市到乡村,从道路两旁到田野山坡,从黄河岸边到邙山脚下,一大批林业项目的实施使我市林业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改善,生活在郑州的每个人都有“人在绿中、城在景中、绿涌家园”的感受。

加强林业宣传,弘扬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十一五”期间,市林业局还编辑出版了200余万字的《郑州林业志》,为国家林业局编写中华大典·林业典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盛世盛会 举世瞩目

2010年,郑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森林踏歌而来,市民热情相拥。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绿博会成功举办及筹备进程中的“郑州速度和激情”令人刮目相看。

全绿委、国家林业局领导曾动情地说:“100多个参展城市,建成94个展园。建设时间最短,水平最高。展园不漏省份,数量超过首届。郑州,创造了奇迹。当初的担心变成了惊喜和赞叹。”

9月20日下午,省长郭庚茂到郑州绿博园视察时深有感触地说,在13个月的时间里,广大建设者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为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实在难能可贵,绿博园的建设速度充分说明,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团结奋斗、通力配合,就可以办成许多看似难以办成的事情,就可以创造出奇迹。

绿博园取得的建设成果令人欣慰,体现出的精神成果令人赞叹,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重大影响更不可低估。

本届绿博会共有127个代表团参加,代表2000多人。室外展园达到94个,建园面积近3000亩,均超过首届。94个展园各具特色,各有亮点,精彩纷呈,达到了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国土绿化事业的目的。

本届绿博会各个展园融历史文化、现代文明、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古典园林艺术与现代绿化科技于一体,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一种生动诠释。

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在绿博园里,让我们用心再次回顾那一幕幕精彩瞬间。博览会期间,插花艺术、“8+1绿色城市”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绿博之星”评选、各地特色文艺表演等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如歌如诗的韵律中,广大游览者目睹现代林业发展与国土绿化事业的风采。体味中原文化绵绵不绝的魅力,感受中原这一中华民族璀璨明珠的魅力与蓬勃朝气……

绿博会,深深地烙上了河南、郑州的印记,对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将发挥积极作用。

本届绿博会,是一次惊艳的盛会,是一场永不落幕的“绿色盛宴”。带给郑州乃至河南的,不仅是全新的机遇和商机,还有对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无限企盼。

咬定青山,继往开来,再铸辉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座 “绿色、生态、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将昂首屹立在九州通衢商都大地。

辉煌“十一五”林业新跨越

——郑州市“十一五”期间林业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刘俊礼

编者按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林业生态建设,加快林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保障林产品有效供给,直接关系着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

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十一五”就要收官,“十二五”即将开局。郑州与全国一样,过去五年林业生态建设创造着辉煌,未来五年又将开创新局面。在这两个五年规划即将“握手”之际,我们有必要回首走过的足迹,展望即将踏上的新征程。

今天,本报推出《辉煌“十一五”林业新跨越》专题报道,旨在回顾总结 “十一五”期间,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对坚定我们的信心,同心同德,做好“十二五”规划,为建设绿色郑州、生态郑州,维护我市生态安全,促进社会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ZHENGZHOU DAILY

专 版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5

编辑 王京华 校对 宋院红

电话 67655632 Email:zzrb5271@vip.163.com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