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双免工程:铺筑就业致富路
秋染具茨山
新郑市跻身全国县市级
文化形象媒体监测前五名
表彰先进部署任务
推进农田水利新发展
设备“体检” 15日供暖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铸就平安和谐新郑
故里简讯
上级关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抓源头治理,让矛盾既发现得早、更化解得了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铸就平安和谐新郑

本报记者 孙瑞

拥有63万市民的黄帝故里新郑,近年来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更强力挺进了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并荣膺全国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单位、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近年来,新郑市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民生工程、保障工程来抓,并竭尽所能力求在社会管理创新上寻求突破,不仅构建了平安、和谐、幸福的好局面,还被中央政法委纳入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之一,这也是全省唯一一个被纳入试点的县级市。

坚持事前防范、事中疏导、事后处理“三位一体”,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下访接访”早防范。雷打不动地坚持每月15日领导干部到村组、企业下访和定点接访、上门寻访制度,通过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干部下访为群众家访,变群众家访为息诉罢访,不仅使老百姓有苦有处诉、有难有人帮、有事有人办,而且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近年来,新郑市乡两级干部共接待处理各类问题3200多起。

“三调联动”常疏导。积极推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由市里统一派驻专职工作人员,在法院、交巡警大队、信访局、人社局、住建局等部门设立调解工作室,在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社会法庭,村级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并面向社会选聘1000名人民调解员,构建由政法委牵头协调、司法局具体实施、各部门整体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围绕治安事件、交通事故和民间纠纷,先由乡、村两级进行民事调解,民事调解不成的由公安机关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行政调解,行政调解不成的由法院诉前调解工作室进行司法调解。目前,交通事故纠纷调成率达87.5%,民间纠纷调成率达98.4%。2009年10月以来,全市没有发生一起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没有发生一起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案结事了”多救助。坚持解决问题是硬道理,对群众反映的实际利益问题,只要合理合法就毫不保留地解决,有困难的想方设法救助到位。自2009年起,新郑在全省首家设立了300多万元的特殊疑难信访问题救助专项基金,在依法依政策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对那些诉求合理但无政策依据、涉案金额较小、确有实际困难的“无主案”、“钉子案”、“骨头案”,通过一次性救助、适度救助、个案救助等方式予以解决处理。截至目前,共使用信访救助基金236万元,化解疑难信访案件19起,均实现了息诉息访。

抓民生改善,让群众既有安全感、更有幸福感

在抓好“严打、严防”的同时,新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平安建设的根本任务。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十个所有惠民生”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让所有适龄孩子都能接受十二年免费教育,在巩固和提升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全面免除职业高中学生学杂费,对所有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由市财政买单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从今年开始,逐步免除市内6所普通高中学生学杂费,三年内让所有适龄孩子都能接受十二年免费教育,全市高中段入学率为97%。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架起了就业升学和创业发展的桥梁,让青少年从学校直接进工厂,避免了盲目流入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降低了青少年犯罪率,有效地防止了“有学不上、有家不归、有工不作”的现象发生。新郑致力于让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都能实现创业或就业,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民生改善、平安建设的根本途径,制订实施全民创业30条《意见》,营造人人支持创业、个个参与创业的氛围。尤其是对大中专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和职业高中学生,由市财政出资,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免费推荐就业的“双免工程”,并通过“专业对口、整班开进”,组织和引导职业教育学生充分就业;对复转退军人,在政策安置、货币安置的基础上,将符合条件、本人自愿的人员合理安排在市乡两级巡防队伍中就业;对“4050”人员,由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安排1600个城乡公共服务性岗位,举行专场招聘会,促进就业再就业。 (下转第四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