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新郑文化 上一版3
一代建筑学宗师李诫
裴李岗之光
文化资讯
抓队伍建设,让基层既有钱办事、更有人管事
浓墨重彩绘人生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一代建筑学宗师李诫

本报记者 高凯 尹春灵 通讯员 王凯文/图

李诫,字明仲,北宋时期郑州管城县人,生活于北宋晚期。根据他在将作任职期间的属吏傅冲益所作《李公墓志铭》,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时任河北转运副使(后为龙图阁直学士、大中大夫)的李诫的父亲李南公,为李诫捐了一个小官,为郊社斋郎,后任曹州济阴县尉;之后,于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调往将作任职,从主簿逐步升迁最终做到将作监。直到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因奔父丧辞职,才离开了将作。

⇧一代建筑学宗师 李诫

⇦李诫墓

李诫在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他曾负责主持过大量新建或重修的工程,五王邸、辟雍、尚书省、龙德宫、棣华宅、朱雀门、景龙门、九成殿、太庙、开封府廨、钦慈太后佛寺等十一项工程都经他手。

在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末,李诫奉旨编修《营造法式》,至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成书,并于崇宁二年(1103年)受诏颁行于世。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就说:“李诫编写《营造法式》,是在他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阅古代文献和旧有的规章制度,依靠并集中了工匠的智慧和经验而写成的。”李诫在《营造法式》一书“总看详”中称:“今编修海行法式,总释、总例共二卷,制度十五卷,功限十卷,料例并工作等共三卷,图样六卷,目录一卷,总三十六卷,计三百五十七篇。内四十九篇系于经史等群书中检寻考究。其三百八篇系自来工作相传、经久可用之法,与诸作谙会工匠,详悉讲究。”即书中的绝大部分都来自实践经验。《营造法式》在北宋刊行的最现实的意义是严格的工料限定。该书是王安石执政期间制订的各种财政、经济的有关条例之一,以杜绝腐败的贪污现象。因此书中以大量篇幅叙述工限和料例,料例部分对于各种材料的消耗都有详尽而具体的定额。这些规定为编造预算和施工组织订出严格的标准,既便于生产,也便于检查,有效地杜绝了土木工程中贪污盗窃之现象。《营造法式》是我们理解唐宋建筑、研究宋代建筑法式制度的一把钥匙;使我们能在实物遗存较少的情况下,对当时的建筑有非常详细的了解,填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被认为是我国流传至今最详尽最全面的一部建筑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李诫还是一位书画兼长、精通音乐的艺术家和渊博的学者。他研究地理,著有《续山海经》十卷;他研究历史人物,著有《续同姓名录》二卷;他懂马,著有《马经》三卷,而且善于画马,他画的《五马图》得到绘画艺术造诣颇深的宋徽宗的赞赏;他研究文字学,著有《古篆说文》十卷;他精通音乐,著有《琵琶录》三卷;而且还对博艺游戏有一定研究,著有《六博经》三卷。可惜他的这些著作都已经失传,但从保留至今的这些书名来看,他是一个涉猎广泛、知识渊博的学者。另外,李诫还“工籀篆,草隶皆能入品。善画,得古人笔法”。这些多方面才能对他在建筑设计创造方面起着深刻影响。

李诫于北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病逝于虢州知州任上,去世时正值壮年,享寿估计不过四十五至五十岁。李诫爱好广泛。从《营造法式》的文字、体例以及绘图中,我们可看出他踏实、勤勉、严谨的作风。梁思成对李诫在建筑学上的成就及广博的学识、踏实的作风推崇备至,因此为自己的儿子取名“从诫”,希望他能成为像李诫那样的一代大家。

李诫死后归葬梅山脚下(今新郑龙湖镇于寨村西)的李氏祖茔,2003年值《营造法式》颁行900周年之际,在李诫墓前修建一座木结构纪念亭;2006年5月25日,李诫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是李诫逝世900周年,在新郑市委、市政府和郑州市文物局的关心支持下,由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负责对墓园进行整修,整修后的墓园包括墓冢区、碑亭区、祭拜区和甬道等部分。整修后的李诫墓园将成为千千万万建筑业人凭吊祖师的纪念载体和精神寄托。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