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广州亚运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亚运视点
感恩之心胜于金牌 落后项目跬步前行
行路难,行路易
自行车赛场再出事故
嵩山脚下走来的新冠军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行路难,行路易

亚运会进行了三分之一,来广州已有一周。对广州亚运场馆和城区道路的了解,从“丈二和尚”逐渐开始摸着了些头脑。

初到广州,感觉自己如蝼蚁般置身于这个大的很难看到边际的城市里,常常随着人流穿梭在进出地铁站口的人流中。如果不询问志愿者,如果不查看示意图,真的不知何去何从。由于不住媒体村,也就不去享受媒体专线带来的便捷。地铁和自己的双腿便是采访亚运会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本着节约的原则,出租车则归属豪华与奢侈一类,偶尔“打”之。

地形和路况的不熟悉,肯定会走不少的冤枉路。每新到一处,都会感叹地铁站为何如此隐匿,一条路走上一两个来回不足为奇。有一天采访完准备回住地附近的一家排档吃饭,几个河南媒体同仁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影出得地铁站,便叽叽喳喳地冒出N种去目的地的“最佳方案”,最终决定坐一站公交车,到那个貌似会有多条线路的繁华点再坐另一辆公交车。事与愿违,过得马路对面寻找排档所在地“黄花岗”的站名,依然“不知所踪”,只好悻悻打上出租车,告诉师傅要去的地点。天啊!下车处就在刚才地铁口后面一栋大楼的背面,众人皆笑!

当然,随着时日的进展,我们渐渐开始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也慢慢有心情去欣赏凸显岭南建筑风格的亚运场馆。第一次去奥体中心,从地铁站走到射击馆,背着沉沉的铁块(电脑笔记本)走了近20分钟才安顿下来,路程中,只关注哪儿有射击馆的指示牌,周边精巧秀美的景象没能带来好的心情。第二次再去奥体中心采访游泳赛事,知道可以坐内部环线在偌大的中心内畅游,立马感觉这里似园林般美景衬托出的多个场馆,煞是宏伟张扬和艺术。有“云山珠水”名称的游泳馆在眼中就像一条蓝白色的飘带,走进馆中,可见淡淡天光从屋架间泄下,下有一泓湛蓝清池。天光水色,心旷神怡。

其实,亚运期间,广州的交通尤其是亚运场馆周围的交通,政府部门可以说做得事无巨细。月初,广州市出台了在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共有30个工作日全体市民将免费享受公共交通服务的决定,作为“亚运市民大礼包”中的一部分。只是后来由于运输量将近翻了一番,才取消免费决定,改为发放交通补贴。另外,广州还开设了70多条亚运公交专线,方便市民观看比赛,优化和新开通公交线路达百条。这些举措都说明广州办好亚运的决心。

“这些天,广州的道路的确宽松了许多。”经常来广州公办的王女士说道。实行单双号限行的确让广州的交通顺畅许多,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在平时,广州人为堵车付出的代价是每年1.5亿小时和117亿元的生产总值的损失,占本地GDP七个百分点。不断增加的车辆,肯定是造成广州拥堵的主要原因。

9年前,全国九运会曾极大地改变了广州的交通面貌,九运会之后广州中心区道路通行能力平均提高两成以上。“现在的广州和9年前已经不一样了,车多人多,而希望通过修更多的路来改善交通不现实,因为现在没有地方可以建大路了,更多的是在微循环方面进行调节。”出租车司机严师傅一语中的。他说:“为了改善交通,广州平均每年投入200~300亿的资金,占广州市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应该说投入非常巨大。尤其是广州已经新修两百多公里的地铁,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很难得。虽然广州地铁的修建不能说是十全十美,但能够建成就是可圈可点的成就。”严师傅认为,目前广州的基础路网在完善,节点改造也做得不错。

亚运会的举办促进广州开始“提速”,亚运会巨大的交通管理需求促进了信息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研究和应用。例如智能交通管理指挥系统、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电子站牌及公交信息发布等。这些先进技术不仅能服务于亚运,也实现了超前发展。

从行路难,到行路易,是短短几天我们的感受,更应该是广州未来交通系统发展的方向。

本报广州专电 记者 王文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