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不少政治家都曾经焚过“书”,但没有坑儒。
更始元年(23年),王郎在邯郸称帝。更始二年刘秀率领的汉军攻入邯郸,在派人查抄宫殿时,在文书阁里,“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即发现了大量汉军官员、将领与王郎来往的书信!原来,此前从表面上看,王郎势力强盛,刘秀手下的一些人不免首鼠两端,与其暗通款曲。当即有人就提议严加追究,但刘秀对那些信件看都不看,而是把所有的官员们叫到一起,笑道:“焚之!足令反侧者自安也!” 从此,手下人更加忠心耿耿地拥戴刘秀,终成大业。
东汉后期,曹操战胜袁绍后,也在袁绍的“档案馆”里发现了许多本集团成员写给袁绍的“效忠信”。同样有人建议追查,可是曹操却摇摇头,苦笑了一下。他自嘲地说:“谁让当时我是弱者呢!”于是他让人把那些信付之一炬,一烧了之。
南朝宋时,桂阳王刘休范在浔阳(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举兵造反,右卫将军萧道成(后来的南齐开国皇帝)很快就击破而斩之,然后往京城进发,但是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件事。宫中传言说,刘休范率大军已经来到了京城附近。于是许多士大夫都慌着派人投递书札、名片,前往迎接。谁知到了近前,才发现是萧道成率领的部队。萧道成不管这些,对那些书札、名片随收随烧,然后登上建康城头说:“刘休范父子已被杀戮而死,尸首就在南冈下,我是萧平南,你们等人的书札、名片,都已经烧掉了,请不要害怕!”他和曹操一样,都是效法光武帝的智慧。
无“三”有“四”,燕王朱棣(即明成祖)发动所谓的“靖难之役”攻下南京后,同样在宫殿里发现了许多大臣上书建文帝朱允炆如何粉碎“朱棣叛军”的奏折。同前面那三个帝王一样,朱棣不予追究,而是当众焚毁。更有意思的是,朱棣还对一个自称没有向建文帝上过奏折的人进行了抨击,问他是不是建文帝的大臣?
如此焚“书”不坑儒,一般人做不到,做到的人不一般。可以说,一个人的心胸多大,他的事业才会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