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校就餐学生可享价补
(上接第一版②)
郑州市“小金库”举报电话信箱公布
留贤用人不拘一格
市容环境卫生曝光台
违规搭建熟食店
尚未开业被取缔
公交车不爱“回家”
停靠站变身市场
首批免费师范生明年就业
确保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携手园关爱之家”揭牌
千余市民“检察开放日”献良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留贤用人不拘一格

(上接第一版①)针对全市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短缺的实际情况,郑州市不断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方式: 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基础上,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引博工程”,先后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引进全日制优秀博士171人。

目前,有14名博士通过省内外公开选拔走上副厅级领导岗位,20名博士因业绩突出走上正县级岗位。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原则,全市柔性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持续推进院士专家“5125”工程。即利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建立50个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100名两院院士,合作研发200个科技项目,培养造就500名创新型科技人才。

为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两院院士,企事业单位每柔性引进一名院士,市政府给予院士1000元的月津贴补助。目前,全市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铝精加工、生物医药等战略支撑产业,柔性特聘了一批两院院士、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其中,常驻“两院”院士10人,柔性引进院士70人,建立院士工作站31家。

为实现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科学化,2009年8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郑州市高层次专家决策顾问团。目前,我市已经从国内外筛选聘任了23位不同领域、具有较高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专家,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高级参谋和辅助决策系统。

统计显示,2006年以来,我市先后引进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93646人,其中高级职称者有3407人,硕士以上研究生2620人。

留贤用人不拘一格

留人是用人之要,发展之本。如何让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郑州市从优化人才环境入手,坚持“招才引智”与“拴心留人”并重,着力建立和运用好“政策好、待遇优、服务佳、环境好”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让各类人才在郑州创业有机会、创新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一流人才,理应享受合理的待遇。为鼓励高层次人才在郑落户,除在郑工作期间按月给予引进人才生活补贴之外,来郑安家且在用人单位工作满两年的高层次人才,政府还将给予安家补助。其中,两院院士每人每月生活补贴不低于两万元,安家补贴每人100万元;国家级知名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每人每月生活补贴不低于8000元,安家补贴每人60万元……

此外,对高层次创新型的科技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市财政给予每人50万的专项经费和80万元的项目资助;为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政府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培养资金;针对公交、环卫等基层一线人才,政府专门设立艰苦岗位人才津贴奖励制度;为打造“金蓝领”队伍,我市启动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3211”工程,依托大型骨干企业、技师学院,每年培养30名“首席技师”、建立2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人才重在使用。我市依托各类产业园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博士后站等平台,加快优秀人才聚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目前,全市已累计创办高新技术企业150余家,累计引进企业424家,其中在孵企业265家,毕业企业159家,注册资金累计达57亿元;园区企业累计实现技工贸收入60多亿元,上缴税收超过3.85亿元。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技术创新、项目研发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郑州的发展需要人才。过去,身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曾经铸就辉煌。今天,郑州未雨绸缪,正在以世界的眼光和海纳百川的气魄,广揽天下英才,为郑州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动力、打造引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