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山村建起现代化敬老院
全面推行养老保险
新密13乡镇实现垃圾中转
十行业评估税款3512万
图片新闻
大山深处“寻宝人”
一次“走访”救一家人
荥阳家电下乡实惠多
中牟郑庵镇推出35条精品街
电动巡逻车
亮相回郭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大山深处“寻宝人”

在新密市西部牛店、米村等镇的大山深处,人们时常可以见到一位老人,翻山越涧,进庙入寺,敲敲打打,写写画画。他叫陈学柱,新密市公安局退休干部,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他寻找的东西,是民间文化遗产。

陈学柱1944年生于牛店镇月台村。退休以后他翻阅《密县志》,发现里边很少关于市西一带的记载。实际上,新密西部紧连中岳嵩山,是人类祖先伏羲女娲活动较为频繁的地方,有很多值得记载的历史资料,他决定自己动手,把那些即将丢掉的东西“捡”回来。于是,他 开始在农户村落和山山岭岭上奔走,把在群众中听说的地名传说、人名传说、工艺品传说等,详详细细记录下来。整理成篇后,找人打印出来,先后整理出“月台传奇”、“弭国缘由”、“牛店的传说”、“助泉寺的传说”、“马鸣寺的传说”、“香峪寺游记”等近15万字的资料。

他听说老家月台村原来叫“阳子台”,还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属下弭邑城,后来改名为“月台”,是与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关。于是,他就进行深入采访,了解到:从唐朝时候起,这里就开始烧制瓷器。到了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在此建立了专门烧制皇宫瓷器用品的官窑群。2008年8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将月台“唐宋瓷窑遗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采访到的资料,他写了“赵匡胤月台禁窑”,于2009年1月15日在媒体发表。

海拔1000多米的新密市五指岭下有个香峪寺,是新密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夏天,陈学柱到那里采访,寺院主持觉得老陈是来为他们做宣传的,就拿出300元钱给他做报酬。老陈赶忙拒绝,他在山里转了几天,写出了上万字的“香峪寺游记”,其中有碑记,有见解,有史实,有传说,使新密市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跃然纸上。

老陈今年66岁,儿女们担心他腿脚不灵活,整天翻山越岭的,万一摔着了咋办?就劝他别再东奔西跑。老陈说:“碍啥事呀?现在老了,干点自己喜欢干的事,既能为后辈子孙留点宝贝,自己也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本报记者 张 立 通讯员 魏锦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