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探源
“红学”指的是研究《红楼梦》的专门学问,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红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清代李放的《八旗画录》中的一条注释:“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自相矜为‘红学’云。”在奉《四书》《五经》为正统经典的当时,《红楼梦》居然能被“京朝士大夫”们当做一门学问提出来,可见小说在当时的影响是很大的。
到了1914年,《文艺杂志》还发表了这样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上海松江县有个叫朱之美的人,爱读小说。他说在他读过的800多部小说中,他最喜欢的是《红楼梦》。认为小说中所蕴含的道理很正确又很精辟,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深刻体会。当时有很多人为猎取功名,都热衷于研究《诗》《书》《礼》《易》《春秋》《左传》等经书。一天,有个朋友来看他,一进门,见朱之美正埋头读书,便笑着问道:“先生现在研究的是什么经书啊?”他风趣地答道:“我现在研究的经学比别人研究的经学要少‘一横三曲’。”朋友不解,问那个比别人少“一横三曲”的经学是怎么一回事。他笑着说:“不是别的,我现在一心研究的经学就是‘红学’呀!”
原来“经”的繁写是“經”。“經”去掉“一横三曲”后不正是个“红”字了吗?那个比别人少“一横三曲”的经学当然就是“红学”了。从此以后,“红学”一词就成为研究《红楼梦》这门学问的专门名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