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发改委为何不跟地产商打招呼
“系鞋带的爷爷”与太尴尬的教育
敢问终点在何方?
房产税不是楼市“退烧药”
傍款傍权行为与共生思想相距遥远
降低税负水平有利经济持续增长
强化“以用为本”人才理念
推动荥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系鞋带的爷爷”与太尴尬的教育

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放学后只顾摆弄手中的玩具,没有发现自己的鞋带开了,一旁的爷爷提醒孙子将鞋带系上,孩子却一伸脚说:“你给我系上。”爷爷蹲下,替孙子系上了鞋带……(《山东商报》12月8日)

这样一则不大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多网友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太自我,真的是“太可怕”了。爷爷俯身为孙子系鞋带,事儿不大但反衬出来的问题却很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溺爱式家庭教育的端倪。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想这是一个“系鞋带的爷爷”之所以引起网友聚焦的关键所在吧。

作为一个为人父母者,笔者一向认为,孩子始终都是孩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非常正常。不过,在很多时候,问题虽然出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却在成人这里。比如说孩子不会自己系鞋带,这能怨孩子吗?原本,学校教育只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并非全部,除此之外,社会教育也有很大的责任。可如今,我们在有意无意间都将孩子成长推给了学校,淡化了社会性教育——譬如生活技能,培养和引导孩子学会基本的自理能力,家庭才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如果家庭教育承担起了相应的责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的很多孩子也不至于“连双袜子都不会洗”,连系鞋带都懒得系了。

2009年,重庆市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普高引入一门全新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修马桶、做凳子、换灯泡等生活常用技术,并且是会考科目,任何学生都不得免考。都上高中了,还不会换个灯泡,以至于让学校不得不进行这方面的技能教育,岂能不令人五味杂陈。

前不久,某地某学校出台苛刻的校规:周末不准看湖南卫视!生日不可请同学一起过!不许使用手机、MP3、MP4!有人批评说,“不准看ⅹⅹ卫视”暴露出了教育的傲慢和偏见,但实际上却体现出了教育的无力和困境。因为现在的社会太“复杂”、各种各样的诱惑太多,而理性的家庭教育又形同虚设,随时随地在“干扰”甚至是摧毁着教育的效果,所以教育管理者只能不断提出各种越来越细化和苛刻化的“要求”,与社会性的“侵蚀”以及家庭教育的扭曲做着无奈而无力的抗争。

我们随地乱扔烟头,学校教育孩子要注意公共卫生;家长希望孩子“从小不要吃亏”,老师要求孩子们从小团结友爱;老师说同学们回家要勤动手勤劳动,但回到家父母样样代劳……如是种种,我们就不难发现,正在改革发展中的中国教育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无数个“系鞋带的爷爷”来来往往,这让教育很尴尬很难做。 陈 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