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坚韧造就的传奇
贾平凹其人
象牙塔蜕变实录
在自己的领域当第一
你幸福了吗——城市人的爱与痛
我从不向命运屈服
人生巅峰无回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你幸福了吗——城市人的爱与痛

陈筠

英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宣布,即将展开对国民“幸福程度”的调查,以便调整政策,让英国人人感到幸福。无独有偶,巴西参议院11月中旬建议将“寻求幸福”写入国家宪法。在中国GDP位列世界第二时,人们开始关注GDP以外更高层次的幸福指数。我们生活幸福吗?我们个人怎么做才能更幸福?政府又应该为此作出哪些努力呢?

幸福离你有多远

今天,你是否幸福?当记者打算在msn好友中做一个小调查时,仔细浏览了一遍好友们的签名,发现msn上的签名,或多或少都有些抱怨。更多的人,连快乐都谈不上。

“你问我幸福是什么,我的人生中似乎连快乐的时刻都很少。每天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睡到自然醒,不用为生计而犯愁,我对幸福的要求就这么点!”

也有人表示,“幸福就是要有成就感,每天都能靠努力,离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更近一点。”

有人则直接将幸福和物质画上了等号,“幸福的人生,首先是成为富人,有一幢大别墅,有泳池,可以买任何奢侈品,可以去世界各地旅行,当然还要有健康。”有人这样对记者讲述她所认为的幸福。

有“剩女”这么描述她想要的幸福:“幸福,就是要有一个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你们精神默契,相濡以沫,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

在近期中国青年报所作的一份关于幸福的调查中,受调查的人对于自己是不是幸福的选择中,38.7%的人感觉“一般”,30.2%的人感觉“幸福”,19.5%的人表示“不太幸福”,11.6%的人表示“非常不幸福”。

城市越大,城市人越不幸福

在近几年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比中,上海没有一次上榜。这一结果同样适用于俗称“北上广”的一线大城市。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病成为妨碍幸福的重要原因。

“幸福在哪里呢?”这是漫画家慕容引刀最新创作出版的一本新书的标题。而他同样正在还着房贷。

“有一天下午的四五点钟,我正在曹杨路的某一条小马路上,抬头,看到梧桐叶,在金色的阳光中,大片大片地飘落下来,这一刹那,我感觉自己好幸福啊!”慕容引刀对记者说,幸福就是一时的感受。

交通作为一个城市病,已经成为很多大城市工作生活的人们的不幸福因素之一。“我常常观察早高峰里地铁里的人群,几乎所有拥挤在一起的人群都是脸色阴沉,不快乐的;看到微笑的脸的几率很小,偶然可以看到一些人在玩游戏或是阅读小说时,会笑出声来。”一位拥有宝马私家车的外企白领表示,她本人因为南北高架的拥堵,时常舍弃开车,而选择坐地铁。“但说实话,早上出门被人挤一下,原本的好心情往往很快就没了。”

关于城市的幸福指数,今年3月发布的《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显示,大城市的幸福指数远远低于其他城市。根据相关数据,广州幸福指数在70分以上的为53.9%;北京幸福指数在70分以上的为43.8%,而上海幸福指数在70分以上的仅为40.5%。其他城市幸福指数在70分以上的接近六成(58.2%)。

追寻幸福,每个人的梦想

即使大家并不敢奢求幸福,但“幸福”仍然是人们终极的梦想与追求。

10年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就焦虑、失眠着,他写作了《痛并快乐着》。10年后的今天,白岩松已经40多岁了,他希望与自己达成和解,并能在明天来临之前安然入睡。他出版了新书《幸福了吗?》。

什么是幸福?“我很难用语言去形容它。”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多次用平静来形容他定义的幸福,“幸福是可持续的,然后平静,感恩……”

慕容引刀的新书《幸福在哪里》不小心和白岩松撞了车,“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思考些更深刻的问题。” “人们的很多不幸福是来自于比较的。人们年轻的时候,比较谁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长得漂亮、帅;然后是比较房子、车子;再然后比较职务的级别,孩子在读什么样的大学……似乎一辈子,都在比较高低,人们的内心就无法平静,很难幸福。”

国民幸福,政府也需努力

曾几何时,幸福一直是很私人化的。而近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要求国家统计局从明年4月起调查英国国民的幸福状况,似乎彰显了国际社会对于个人幸福指数的重视。

北京大学学者张颐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民“幸福感”是目前全球新兴起的社会问题,一些国家尝试推动从单纯关注GDP到更多关注民众感受转型,以回应社会的要求。

而在中国青年报近日的调查中,有95.7%的人觉得民众的“幸福指数”与当地政府的作为有关系,其中68.7%的人表示“有很大关系”。

而在解读国家“十二五”规划时,多个地方政府开始注重“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样在中国青年报的这一次调查中,89.3%的人期待将“幸福指数”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其中56.6%的人表示“高度期待”。

摘自《生活周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