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象牙塔里的农民“大学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象牙塔里的农民“大学生”
科普惠农硕果丰
党旗下科技致富,学堂上农民受益。
▶学员互相取经,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来。
▲又大又红的石榴,是科学种植的结晶。
▲细致地记录下每个学员的作物种植情况,让技术老师可以通过实际为学员进行指导帮助。
▲技术员通过实践研究安排自己的授课方案。
目前正是荥阳大葱丰收季节,实践课上老师指导学员合理种植,防止土地盐碱化。
农民纷纷走进课堂,学习技术忙“充电”。

策划 杨光 图片 许大桥 实习生 徐宗福 文字 王璇

2009年9月,当莘莘学子返回校园时,荥阳市1000余名村民也兴高采烈地步入了一个特殊的大学课堂——农村科普大学。参加学习的学员大多是当地村民,他们重新走入课堂,认认真真地听课,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似乎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如今,农民在家门口上大学在荥阳已不是新鲜的事儿了,“大学”自2009年开办以来,有很多学员已经学到技术,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近日,记者来到荥阳广武镇寨子峪村,走进了农村科普大学堂。

村门口免费上大学

记者在科普学堂看到,一间近200平方米的教室里,学员们座无虚席。老师正在讲冬季果树的防冻理论课,学员们认真记笔记,遇到不懂的会举手提问。理论课结束,老师还会带领学生们进行田间实践课。

“科普大学一开办,就受到了村民们的欢迎,村民报名非常踊跃,最后还要通过网络筛选。”负责科普大学授课老师李建说。开班之后,因为授课内容很有吸引力,经过村民们的口耳相传,没能报名来上学的村民更是觉得遗憾,经常打听还能插班吗,还能再办分校吗?

荥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陈天祥告诉记者,为方便农民学知识,荥阳市在8个乡镇设立17所分校,在学员集中的村设立教学点,全市统一招聘老师,暂设农业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三个专业,主要学习农作物生产技术、果蔬储存与加工技术、农产品储存与加工技术、养殖技术、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信访稳定、文明礼仪等科普知识及相关文化基础课程,采用集中授课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学员学习免除学费,同时享受三年国家助学金。”陈天祥说。课程结业考核合格后可获得荥阳市农村科普大学结业证书和国家承认学历的郑州电子信息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

该村村民李亚军说:“往年,一到冬季农闲,就待在家里,现在没想到不出村就能上大学,在课堂上不但能学到在家科技致富和外出打工的专业技术,还能拿到国家承认学历的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

陈春景是寨子峪村的一名果树养殖户,也是班里的班长。两年前,他种植的石榴总是在冬季遇上“麻烦”,不是被冻死就是减产。为此,他烦恼不已。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经过专家的讲解和分析,终于发现问题所在,原来防冻液是有讲究的,通过品种对比、施肥对比、改良土壤后,陈春景总结出了一套经验,今年他的果园增产了一倍,他成了村里的致富代表。

通过科普培训,荥阳的农业种植、蔬菜、农产品加工有所提高。“以前能种植1000亩,现在增加到3000亩。”寨子峪村村民议论道。为了让村民接受专业系统化的培训,科普大学还要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培养新型农民。“荥阳将利用农村科普大学这个崭新平台,力争用5至10年的时间,使全市符合条件的农民群众普遍接受一次全面系统正规的适用技术知识培训。”陈天祥说。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