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煤海“蓝领”语惊清华教授
把安全知识送进基层
土地增值税同比增546.2%
登封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引用“六尺巷”典故调解
和谐“礼让墙”群众称赞
嵩阳办严打违法建设行为
卢店镇创造优美人居环境
登封大学生村干部“定向招录”
村情民意小报成了连心桥
登封车购税收入驶进快车道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煤海“蓝领”语惊清华教授
——娄万青和他的三项技术专利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常进才

前不久,刚刚闭幕的2010年中国深圳高交会上,一位个子不高、面庞黝黑的煤海汉子所持的“矿用电机星三角节能控制系统”、“多水平斜井提升信号系统”“电流闭环控制变频式矿用皮带运输系统”等三项煤矿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受到与会煤炭行业的青睐,很快签订了多家专利技术转让合同,让他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位煤海汉子就是来自国投新登郑州煤业有限公司痴迷机电弱电技术创新的娄万青。

娄万青今年46岁,第一学历只是开封技校毕业。他1991年来新登煤矿(国投新登郑州煤业前身)下窑,沉默寡言,不善言辞,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从不因自己学历低而自卑,而是信心十足,钻劲冲天,是一个非常善于刻苦学习钻研的人。他在公司机电车间干维修电工,一干就是十几个春秋,2004年,走上机电科机电管理岗位。20多年来,他干一行爱一行,工作繁忙之余,他一坐下来,就翻看机电业务书,自学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的课程,系统了解掌握机电理论知识。通过一番理论和实践的磨炼,他在机电弱电技术方面渐渐出类拔萃,公司重大机电设备运行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不需要再千里迢迢请厂家技术人员前来解决,娄万青自己变成了“及时雨”,及时扫清机电设备运行中的种种障碍。很快,娄万青在国投新登周边矿区小有名气,许多企业机电弱电方面出了技术问题,都邀请他去“问诊把脉”,他也往往能手到“病”除,各类故障迎刃而解。

提到娄万青,国投新登人对他的评价是:“了不起!”那是2001年夏天,公司在井下安装南翼梭车, 配套“软启动”设备不能满足矿井实际需要,屡次试车屡次失败,令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很是愁眉不展。眼看安装受阻,娄万青大胆提出,改变原软启动设计原理,把“单工”系统改为“双工”系统。当时,这种设计国内没有先例,厂家技术人员也吃不准。于是娄万青和厂家技术人员一道走进北京,与该厂科研后盾清华大学吴教授沟通。听了娄万青的设计构想,吴教授非常震惊,非常赞同,并对一个煤矿工人的创新思维给以高度评价。该设备最终采用了娄万青的设计,运行10年来状况良好。

说到今年获得的三项机电专利技术,娄万青更是兴趣盎然。每一项专利技术的幕后,其实是一个个令人难忘而又激动人心的故事。近年来,为了节能降耗,国投新登煤业在主斜井强力皮带安装了变频装置,收到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但也表现出诸如电机拉力变小、不稳定,不能随煤量大小及时调整拉力等弊端。能不能在原来变频的基础上更新改进?不等领导安排,娄万青主动在网上搜集信息,查阅资料,结合本公司实际大胆探索,改变电机线路接法,尝试一种基于电流闭环控制的变频式矿用皮带运输系统。有人说他自不量力,在一片嘲讽声中,他不顾流言飞语,加班加点,拿出初步设计方案,请教机电专家。机电专家看到娄万青的设计,瞪大了双眼,感觉不可思议却又连连称赞。这个得到专家认可的系统,通过改变其原有接法,成功实现了矿用强力皮带运输机的全过程变频控制运行和速度的闭环控制,运行速度可随着煤量变化而自由调节,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娄万青三项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每年可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200万元,对公司安全生产和节能降耗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受到公司干部职工的高度赞扬。由于这三项技术比较成熟,国内领先,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经申报,今年9月、10月,娄万青先后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三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证书。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