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新郑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冬季养生小常识
疏通孩子心中“堰塞湖”
新婚之日 拜祖祈福
有追求
才会有希望
写“地书”的人
赡养老人是美德
法院判决给支持
放飞快乐 收获健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写“地书”的人

本报记者 万斌 高凯 文/图

“这字写得真不赖,漂亮得很哟!”12月11日早上,在新郑市百家姓广场上,驻足观看的群众赞叹不已。记者走上前一探究竟,一名70多岁的老人正弯着身子“挥毫泼墨”,在广场锻炼身体的大伙儿们都亲切地称他“老张”。

不过,与众不同的是,老张书写的为“地书”,所使用的 “纸”是大地,“毫”是海绵 ,“墨”是清水。写下后,不到10分钟,地上的水就干了,字就没有了。

他手握着一个海绵笔,书写娴熟,一会儿工夫,一个“孝”字就展现在了大家面前,一横一竖,一提一顿,都苍劲有力,不但耐人欣赏,而且内容也很富哲理。“老先生,收徒弟吗?想跟你学写‘地书’啊!”一位到广场晨练的群众对老先生说道。“收徒弟倒谈不上,互相切磋吧。”老先生回答。

“大地是用不完的纸,清水是用不完的墨”。看到这么多群众欣赏自己的“作品”,老张写得更卖力。

老张说:“我选择写‘地书’,是因为大多数人都看得懂,也能参与其中。在户外,还能呼吸自然环境中的新鲜空气,既写了字,也锻炼了身体,还能陶冶情操。书写不同字体会有不同效果,楷书练就的是心,行草练就的便是体。就拿我写的楷书来说,写的时候整个人必须心平气和,切不可心急浮躁;而写行草的时候,整个人就像在练气功一样,一气呵成。”

“地书”虽然无法保留下来,却在无形中感染了许多人,让大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群年轻人能写‘地书’,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老人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