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新郑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冬季养生小常识
疏通孩子心中“堰塞湖”
新婚之日 拜祖祈福
有追求
才会有希望
写“地书”的人
赡养老人是美德
法院判决给支持
放飞快乐 收获健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放飞快乐 收获健康
——访新郑市夕阳红风筝队

本报记者 李楠楠 高凯

入冬以来,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可也阻挡不住老人们放风筝的热情。在新郑市轩辕湖河堤上,20余名老人不断收放着手中的线;轩辕湖畔上空,一只只风筝随风高高飞舞,在寒风阵阵的湖边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近日,记者了解到,这些老人来自新郑市的夕阳红风筝队。风筝队由50余名退休职工组成,他们用放风筝的方式,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相互的交流,用五颜六色的风筝谱写着自己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

当天下午,室外气温只有4℃左右。20余名老人穿着厚厚的防寒服,戴着绒帽,手拽线轴时而收线,时而放线,在他们上方,一只只老鹰、金鱼、美人鱼等形状各异的风筝越飞越高。

白云祺退休后就与风筝做起了朋友。“轩辕湖景色不错,四周开阔,没有较高的楼层,也没有线路经过,特别适合放飞风筝。旁边还有老年人活动中心,累了还可以到里面休息。”白云祺说,“在这里,一年365天有250余天能放风筝。”

白云祺告诉记者,近段时间,在轩辕湖放风筝的几乎都是夕阳红风筝队的队员,年纪较轻的六十余岁,年纪较大的,已年逾七旬。“只要不下雨,哪怕是小雪天气,我们都照样要出来放风筝。”

注重装备 个个都是放飞行家

“别看我们都是一群老年人,我们放的可都是大风筝!”张建中告诉记者,常年放风筝的老年人,个个都是放风筝的好手。而他们的风筝也大有“来头”,有的是亲手制作的,有的是跑到山东潍坊买来的,风筝两翼长度相加,几乎都在2米以上。

因为爱放风筝,他们都很注重放风筝的装备,线轴、风筝都从潍坊买,背包、座椅均实现“专业化”。“他已经武装到了牙齿!”张建中指着一名戴着口罩的老年人,打趣地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也有部分老人对自己制作的风筝情有独钟,赵长喜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风筝尽管都是自己制作的,但尺寸比例、材料等,均按“优质”风筝的标准进行选购,虽然制作一只风筝要花上一两天的时间,但亲手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心里特有成就感。

赵长喜说,他用的线轴丝线长度约为800米,但他通常只放400米左右,目的是让大家都能欣赏到他的风筝。

老有所乐 既益身体又便交流

“我们都喜欢放风筝,所以就在一起整了个夕阳红风筝队,现在这个风筝队已经有50多名队员了。”62岁的靳合庆是一名风筝爱好者,已经放了整整两年的风筝。他告诉记者,参加风筝队的老人,最初大都不认识,但大家一边放风筝,一边聊天,不知不觉便成了朋友。谁的风筝样式做得好,大家就跟着学着做。谁家有点困难,大家也在放风筝的时候帮忙出主意,他觉得这种生活方式既快乐又充实。

说起与风筝的缘分,张留昌则是从“谨遵医嘱”开始的。退休后,张留昌患上了颈椎病,住了几次院后,也没见到明显效果,医生让他注重锻炼,并特别推荐他放风筝,哪怕是经常看人家放风筝,也对病情有好处。于是,张留昌便来到广场看别人放风筝,看着看着,一群老人便热情地招呼他尝试着放一放,就这样,他一放就放了两年多,有效地预防了病情加重和复发。

不少老人说,喜欢放风筝,一方面是因为空气好,对脑有益,还可以望得远,有利于保健眼睛;另一方面则是图好玩,可以结交很多的老年朋友。

采访结束时,寒风吹得更猛了,城区方向又过来了两名骑电动摩托车的老人。他们仔细地拿出风筝,装好骨架、拴上丝线,助跑、起飞,身后传来的是阵阵欢笑声。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