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中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课堂贴近生活
古老的文明与智慧
深奥的历史文化
穿越历史 感受河南
博物院之旅
本 期
小记者活动预告
上期获奖小记者名单
图片新闻
校园刮起“小记者”旋风
防踩踏演练构建平安校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让课堂贴近生活
基于“问题”的教学以学定教 因材施教

本报记者 李 杨

我省高中新课改已实施两年有余,在这种倡导自主与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的理念引导下,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近日,记者走进郑州四中,感受新课程理念给该校的课堂带来的变化。

从生活到理论

走进郑州四中高一(5)班教室,正在进行的是一节政治课,任课老师黄龙将要向学生们讲授有关市场配置资源的内容。

虽然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做足了预习功课,但老师并没有让学生直接去接触那些生硬的概念和理论,而是先将一个贴近生活的案例展示给大家:想要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小李得知郑州四中附近有一门面房出租,他如何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取胜,让房东把房子租给自己呢?

看到自己生活中十分熟悉的实例,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开始分析材料中存在的矛盾,并结合书本上有关“价格”、“供求”和“竞争”等知识帮助“小李”出谋划策。

“不管讲的是什么理论,都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加以体会。”黄龙老师告诉记者,课本上的一些理论不易理解,他就会找出一些学生身边的例子,甚至是班里发生的事,离学生越近越好。这种拉家常的感觉会让学生觉得十分亲切,往往还没有讲到,大家就已经能从事例中感知到了。

基于“问题”的教学

“小李选择经营学生快餐,他把握了经济生活中的哪些市场要素?”“小李会面对市场竞争不断调整经营和管理策略,是考虑到了哪些市场因素?”……在接下来的课上,黄龙老师不断抛出疑问,让学生们结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找出答案。同学们时而深思,时而交流,完全融入案例之中。

“一节充满思维的课才是好课。”据郑州四中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在新课改背景下,倡导“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虽然这些问题是开放式的,但落脚点都在课本的知识点上。这种“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学定教 因材施教

课堂上,黄龙老师还提出了一些“难题”,这是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但还是有一些同学能够通过思考找到答案。

“在重视共性的同时,也要重视个性。”黄龙老师告诉记者,并不是在每个班都会提出这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目,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是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而定的。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也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把课标解读到不同程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黄龙老师认为,通过单独提问的方式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还存在哪些障碍,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口”动是其次,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才是关键。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