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拆迁利益博弈要摈弃线性思维
醉驾就得算犯罪
“保卫汉语”是一场虚构的战斗
服务要先于惩罚
“宴收”在一片抱怨声中挺进
我国养老问题面临困境需破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保卫汉语”是一场虚构的战斗

不久前举行的首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贺阳教授,对当前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表示担忧,引起不少网友共鸣。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确认我们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保卫汉语势在必行。”专家认为,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危机。(《中国青年报》12月21日)

“保卫汉语”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早在2004年,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作家王蒙发表题为《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的演讲,呼吁全球华人展开一场汉语保卫战,母语已经面临危机。记得当时,“保卫汉语”旋即成为很热门的一个话题,应者甚众。

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汉语应用能力的危机?73.2%的人认为,原因在于“网络时代,人们在使用汉语时不太规范”。还有52.0%的人认为,汉语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一言以蔽之,汉语之所以“危机”,在于网络时代网络用语的解构和英语过热的冲击。

因为互联网平台的存在,网络热词不断横空出世。“正龙拍虎”、“很黄很暴力”、“打酱油”、“俯卧撑”、“七十码”、“躲猫猫”、“范跑跑”、“给力”……颠覆传统语言结构的网络词汇以个性化的特征从网络向现实延伸,直接渗透入了大众的生活。但必须要厘清的是:对传统语言规则的颠覆只是一种表象,蕴涵着或悲凉、或无奈、或乏力、或愤怒的形形色色且复杂的大众情感,寄予的是社会公平和公共道德的渴望和诉求,网络词汇的价值在于表达而非解构——创作或者使用网络词汇,不代表对于母语及其文化规则的抛弃。这本是两码事,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

另一方面,虽然时下英语教育的确存在过热的现象,但这是整个教育趋向功利化和实用化的推动使然,与汉语“危机”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外语教育得到大面积的普及推广,是因为外语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需求”,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而不单纯是教育问题。假如汉语存在亦有“社会需求”,那么汉语同样也会过热,反过来我们似乎就该提倡“保卫英语”了。

母语是民族之魂文化之魂,将汉语文化保护好传承好,理所应当。但文化也在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而发展,汉语概莫能外。而以网络热词为载体出现的语言使用形式,其实不是颠覆而是“丰富”。从传统的“有力”到彰显时代特征的“给力”,这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内涵与表现的延展。将之居高临下地指摘为“粗鄙”和“不规范”,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文化专制”。如果按照这种逻辑,汉语大概就只能停留在“之乎者也”的故纸堆里孤芳自赏了。

由是观之,所谓“保卫汉语”不过是一场虚构的战斗罢了。硝烟散尽之后,或许我们就会发现,最该拯救的不是汉语不是国学,而是我们自己。 陈一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