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春灵 通讯员 张琪 刘红丽
近日,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石聚彬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信是已故的开国少将唐凯的夫人邹光女士写的。在信中,邹光女士委托石聚彬代她照管两棵枣树。邹光女士为什么会请石聚彬代为照管两棵枣树?这两棵枣树又有何与众不同呢?话还得从一代文豪郭沫若与开国少将唐凯的友谊说起。
1958年,“两弹一星”工程启动,工程兵特种工程设计院在北京玉泉路19号成立,由征战四方、为共和国的成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少将——唐凯任院长。而此时,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也正在寻找中国科技大学的理想校址。很巧的是,郭老也相中了北京玉泉路19号的院落。得知后,唐凯将军毫不犹豫将院子让给了他。“让院子”这件事,让郭老感动不已,这件事成为他和唐凯之间友谊的开始。
由于工作忙,两人没有再交往。直至文革开始,两人在北京某医院巧遇,都满怀感慨。当时唐将军让给郭老的大学院子被迫停办,复校希望渺茫,郭老心情落寞,哽咽着说道:“真是对不起你,把你们赶走了,原本是想用那地盘好好为祖国培养些科学秀才和专家人才的,现在看来,那里也没有多大用处了……”说到悲处,不觉黯然神伤。唐凯将军安慰郭老:“您要多多保重身体,国家和人民需要您……”听后,郭老摘下眼镜,擦了擦眼睛,微笑道:“你也一样呀,你是1929年参军的老红军吧,能活下来不容易。你是南征北战的将军,万紫千红的一朵花啊!”身边的郭夫人于立群女士立刻捧来一束鲜花送给唐凯将军。从此,郭老夫妇每天都送鲜花给唐将军。
20多天后,唐凯将军要出院了。临别前,郭老把自家枣树孕育的5棵一尺多长的枣树苗用塑料薄膜仔细包扎好,送到唐凯将军病房,特意叮嘱道:“这是我后院苗圃中最好的品种,一定要好好栽种呀!”
惜别后,唐凯、邹光将军夫妇将5棵枣苗栽种到自家院中最好的地方,用心照顾。不幸的是,时局变幻,枣树不得不跟着唐凯将军频繁地“搬家”,最终只有两棵活了下来。对仅存的这两棵枣树,唐凯将军更是“宠着”它们。而枣树也不辜负他的期望。每到9月份,一串串红枣像一簇簇闪动在枝头的火苗,又若满眼的红星。邹光女士感叹道:“以前每次结枣的时候,唐将军就捧着红枣说,郭老夫妇还说来家里吃枣子呢,唉……”郭老夫妇去世以后,唐凯将军睹物思人,更是待两棵枣树如同亲人。
为纪念赠树的郭沫若、于立群夫妇,纪念这段真挚的情谊,唐凯将军一直想为这两棵树申请“名人名树”文化遗产,但有生之年没有实现这个愿望。2007年,经北京市人大代表沈梦培的帮助,这两棵树终于成为北京市海淀区目前为止仅有的两棵“名树”。
1999年,唐凯将军离世后,邹光女士担起了丈夫的“责任”——照顾枣树。在她眼里,这两棵枣树承载的是一段情谊,也是一段历史。近年来,邹光女士年纪大了,自己剪不动枝丫,开始寻找民间红枣专家,想为这两棵枣树寻找个安稳的“家”。
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邹光女士从《人民日报海外版》看到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石聚彬的事迹后,觉得 “好想你”传的是一个“情”字。这两棵枣树上,凝聚着郭老和唐凯将军的战友之情、朋友之情,甚至是亲人之情,也凝结着自己对唐凯将军的一腔真情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且好想你公司从事的是红枣产业,也一定能够照顾好这两棵枣树。
经过深思熟虑,她用心写了一封信。收到邹光女士的信,石聚彬感动于开国少将和一代文豪的真挚友谊,十分重视,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枣树护理与枣枝嫁接事宜,他要让这两棵承载浓厚情谊的枣树随着“好想你”传遍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