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生活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多情男人很短命
37码棉拖鞋
一见钟情靠谱
千古风流一坛醋
我看到的加拿大幼教
找一张A4纸,写下忧伤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我看到的加拿大幼教

第一, 学会言谢、道歉和原谅

当孩子被放进一个集体环境,跟同龄孩子相处难免磕磕碰碰,因此托儿所的第一堂课就是培养孩子彬彬有礼、宽容大度的相处之道。我记得女儿在婴儿班初学说话的时候,老师强调得最多的就是“谢谢”。小朋友争玩具,最后别人让给你了,记得要说谢谢;老师喂你吃饭,记得说谢谢;老师问你渴不渴想不想喝水,你若不需要但也要记得说:“不,谢谢!”

犯了错一定得道歉,这是原则。孩子做错了事,要条件反射地说声“Sorry!”女儿每天都会告诉我们,今天谁谁谁抢了玩具又不道歉,结果被老师要求面壁思过,或者谁谁谁虽然道歉了但态度傲慢,又被老师要求“重新诚恳地说!”可见说道歉之话马虎不得。

而当别人向你诚恳地道歉之后,你该怎么办?是得理不饶人,还是宽宏大度地说声“没关系”?不知老师是如何教导孩子宽容地说出那句“没关系”的,反正女儿最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在明明是我冤枉了她、凶了她,而她还在呜咽着时,只要一听到我道歉,她必会补上一声温润宽容的“没关系”,接着还期期艾艾望着我,再来一个拥抱亲吻!小家伙不记仇不怨恨,受了伤害还懂得原谅别人,多好的涵养!

第二, 学会日常生活礼仪

东西方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细节有诸多不同,但都是越小灌输越好。一个能把唐诗倒背如流的孩子可能不简单,但一个言谈举止都很有教养的孩子更会让人刮目相看。若你一不小心打个饱嗝,别忘了说声“不好意思!”若听到对方打喷嚏,你最好记得说“保佑你!”咳嗽的时候,请用手掩口,让咳出的细菌不会四处散播;打哈欠时也请用手掌遮口,以掩不雅疲态;吃饭时若想讲话,要吞下口中食物后才开口,不要边嚼边说;嘴里有骨头或果核时应用手指夹出而不是直接吐到碗碟里;公共场合说话不能太大声,如果有人大声,请以食指贴唇,“嘘”一声请对方安静。每当我留意到小女儿的那些细微动作或语言时,都觉得她很可爱。

第三, 学会示爱

我们不担心孩子得到的爱太少,但往往会忽略教孩子向别人表达爱心。孩子爱父母爱家庭,是本能的爱,爱老师爱同学以及爱所有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则是一种关爱。如果人人都能爱和关爱,这个社会还会冷漠吗?

托儿所没什么学习任务,玩玩乐乐打发时光的同时,教孩子趁节日示爱大概就是重要任务之一了。母亲节、父亲节都是孩子们最忙碌“示爱”的时候——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各种卡片和手工制品,向自己爱的或挂念的人表达心底的爱意。这种任务此后还会延续到幼儿园乃至小学毕业,已成为一种教育传统。而到了圣诞节,不少孩子都记得向那些贫穷的、饥饿的、生病的、残疾的孩子“示爱”——捐出妈妈买的新玩具新衣服、做一张漂亮的圣诞卡、捐出夏天卖柠檬茶积攒的小金库等。

第四,学会分享

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分享开始。分享是所有品行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西方社会最最强调的人文素质,而这种素质教育从托儿所已经开始。国外很少有独生子女家庭,一家有两三个孩子是很普遍的。父母要管好一群孩子,首先得教会他们分享——分享玩具、分享书本、分享美食、分享一切你可能很希望但又不应该独享的东西。学会了分享,长大以后才懂得分担——分担家庭责任,分担朋友的烦恼,分担团队的工作……

记得女儿刚升到学前班时,由于班里有两岁半到5岁的年龄差距,看到尽是些比她大的哥哥姐姐们,她胆怯得不敢跟人玩。但那些大孩子总是对她说:“过来呀!我们分!”很快她就跟人混熟了,也迅速成为主动与别人“分享”的一员。

记得一所美国大学开出的招生条件中有一条:“我们的学生必须是乐意分享/分担,易于合作,和拥有团队领导经验的人。”很明显,一个分数虽高但唯我独尊,不愿分享也不善合作的人是绝不受社会欢迎的。

第五, 学会阅读

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是加拿大幼教的基本理念。书本是承载知识的宝库,一个孩子若喜欢阅读,不就等于获得了进入宝库的钥匙吗?托儿所的阅读训练是从婴儿班就开始的。角落里那个小矮书架就是“婴儿图书室”——巴掌大的硬纸小图画书,每页都色彩斑斓。据老师介绍,大部分书本的材质都是“可食性”的,因为婴儿都有抓着什么就往口里塞的本能。女儿1岁入托,从第一天起她就盯上了那矮书架!

女儿说,她最喜欢每天的“静默时刻”,即小朋友们都被安排坐在课室的地毯一角,人手一本书,安静地看,不许讲话,否则面壁罚站。我和老公都觉得,虽然女儿入托的费用贵过房屋按揭,但是,就凭托儿所培养了她喜欢阅读这一点,我们过去3年的付出一点都不冤枉!

第六, 崇尚自然和户外运动

在加拿大经常可以看到,一两岁的孩子像袋鼠一样地被“绑”在爸爸身上,跟随父母在森林里远足、野营。西方孩子崇尚自然的观念真可谓与生俱来,户外运动的习惯也是从婴幼儿起就开始培养,“温室的花朵”这个词从来都不适合他们。

托儿所有规定,冬天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以内,夏天气温在30摄氏度以内,所有孩子每天都必须到户外活动。有时候,冬天冷得让父母都“心寒”,或夏天热得简直恨不能掉进冰箱,可孩子还是会被安排外出。在托儿所的调教之下,3岁多的女儿俨然已变成“好汉”一条,跟着我们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雪天穿山林趟冰湖;夏天一到,她一个劲地喊着要去搭帐篷野营,我们“威胁”她说蚊子多,她不以为然地说:“那就多喷点驱蚊油!”总之,带这个小不点出门一点儿不麻烦,而正在我们得意之际,却看到旅途中还有比她更小的孩子!

相对于节假日去游乐场玩耍的中国孩子,常跟父母去郊外森林野营的西方孩子可能不是更洋气,而是更“乡土”!正是这种“乡土”观念培养了他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再传给下一代。

摘自《海外文摘》

郭丹青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