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俊礼)成片的钢架大棚里,小番茄、五彩椒等蔬菜鲜嫩喜人,前来运蔬菜的大卡车络绎不绝……时值隆冬,全市设施农业蓬勃发展的场景在各乡镇随处可见。昨日,市农委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郑州今年新建日光温室698座、连栋温室面积24000平方米,累计完成资金投入9572万元……设施农业的数量、质量和时序建设进度等综合指标如期完成。
设施农业是指在人为可控制条件下的农业生产,大致分为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温室大棚等类型。为了加快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郑州先后出台了《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关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年初专门安排扶持资金3000万元的基础上,近日又追加2000万元,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步伐。
发展设施农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引起民间资本的关注。记者在豫王富苑现代农业科技园看到,该公司有企业家自筹资金600万元,政府扶持200万元,建立以“有机产品”为核心产业的节能“日光温室”项目,该项目占地1200亩,一期工程规划建设120亩,共建设智能日光温室40个,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
设施农业的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身先士卒,积极投入到发展设施农业的大潮中。荥阳市盛源温棚种植专业合作社、新郑市田青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日光温室建设任务已经完成。其中,荥阳市盛源合作社更是与群众一道,不等不靠,于6月中旬开始动工建设,9月底全部完成100座建设任务,超项目下达任务40座。目前,100座温室开始正常生产,40棚甜椒已经进入市场销售;其他棚内定植的番茄、茄子等已开始坐果。位于中牟县的河南天邦农产品有限公司内几十座日光大棚连成一片,棚内,芦笋、苦菊等蔬菜青翠欲滴,公司不但种植着上千亩的无公害蔬菜,还直接带动周边几个村庄的农民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种植,从而形成一体化的生产格局,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
发展设施农业,得益最多的是农民。目前,我市用于设施蔬菜种植的土地出让金一般每亩900元左右,许多不便外出的农民还可以就近在蔬菜基地打工获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