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严打违法经营兽药饲料
新密督察最低工资保障
一网出水就是20万
爱心帮扶383户特困户
中牟开拆黄河滩黏土砖窑厂
荥阳900名民调员竞高低
新密调整煤矿监管模式
新郑启动安全生产大检查
开展“争做中牟文明人”活动
巩义北山口“四区”驱动谋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一网出水就是20万

本报记者 谢 庆 文/图

几万斤鱼被打捞上岸,大伙儿累在身上,甜在心里。

鱼,虽然不是北方人每日必吃的菜肴,可无鱼不成宴的北方文化,使得鱼在中原地区兼负了美味和文化的双重身份。春节临近,记者前往具有“万亩鱼塘”之称的荥阳王村镇,打探春节期间鱼供应是否充足之际,有幸全程记录了鱼儿从成长到市民餐桌过程中最为壮观的一幕:拉网。

昨天,是荥阳市王村镇万亩鱼塘承包户郭宏伟的鲤鱼塘出鱼的日子。早上6:30,记者赶到了郭宏伟的鱼塘边。由于没有任何遮挡,这里的风尤其大,将鱼塘上的一层薄冰都吹到了东岸。

这时,14位工人已经到位,各自穿戴着装备,在厚厚的棉衣外面套上皮衣皮裤,几位先穿戴好的工人已经开始整理大网。

“下水喽!”随着一声吆喝,3名工人开始拉着大网的一边从鱼塘西边走下去,向南走去。接下来,每拉开十几米,再下一个人,待网的一头拉到最南边,十几名工人已经有序的分布在鱼塘西边,形成一条线。接着,两边的人开始用力地拉网向东走,中间的人则踩着鱼网最下面的网绳,确保整个网在水里形成一个包围圈。

“这一网能拉上来多少鱼呀?”记者和岸边指挥的鱼老板郭宏伟聊了起来。“会有4万多斤吧。”老郭说道。“4万多斤?”记者一惊。“这是第一网,差不多能拉上来一半的鱼,再拉两三网才能清塘。”“拉网的工人拉一网能挣多少钱?”记者继续问道。“一斤6分钱,一算就知道了。”老郭说道。

在随后的聊天中记者了解到,今年44岁的老郭是黄河北岸的原阳人,4年前从老家来到这里,租了200亩黄河滩地,推出了8个鱼塘,开始了他的养鱼之路。“这里的鱼能供应上咱郑州的春节市场不能呀?”记者问到。“一点问题都没有,别说郑州了,很多外地人都来这里批发鱼,最远卖到黑龙江,平时陕西、山西、河北的很多客户都来这里批发鱼,咱这儿的鱼产量,连周边的市场都能供应得起。”老郭很是自豪地说道。

鱼塘里,拉网的工人们已经向东走出了几十米,随着网里的鱼越来越集中,人们显得越来越吃力。毕竟,十几个人拉着上万斤的鱼在水里走,不是件容易的事。

上午9点,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拉网,走在两边的人已经上岸,收网在即。

先上岸的工人把水底的网绳一点点拉出来,然后再对折到水面上的网绳,原来的鱼网就变成了网兜,此时的鱼儿们在水中已经拥挤不堪,跳起来想逃脱出去。

9:20,一辆陕西牌照的大型专用货车开到了鱼塘边,交易即将开始。按照客户的要求,工人们把不合乎大小的鱼分拣出来,重新放回鱼塘,合乎要求的鱼被集中在网中,然后一筐筐抬上岸,过秤之后送到批发商的车上。下午3点,所有的工作全部结束。这一车鱼将连夜被运往西安。今天中午,他们中的一部分,将会出现在西安市民的餐桌上。

“到底这一网卖了多少钱?”记者不禁好奇地问老郭。“这一塘都是鲤鱼,一斤5块钱,这一网差不多能拉上来20万吧。”老郭淡定中透出自豪。

看啊,今年的鱼个儿多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