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新年送文化大“礼”包
豫光女篮遭遇四连败
河南女排输掉关键战
“同人2010年展”获好评
男排联赛 天冠完胜
张嘉译演绎《借枪》
建业南下广州冬训
亚洲杯前最后热身
国足击败卫冕冠军
耕耘中开启新的时代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耕耘中开启新的时代
——郑州市2010年文化建设掠影

2010年12月28日,装扮一新的郑州艺术宫内,郑州市新年音乐会令绿城观众如痴如醉;绿城广场上,秧歌队欢歌笑语迎接新年;12月31日晚,拥有近两千年历史的郑州文庙内,数百名市民集聚一堂,载歌载舞迎接新年钟声的敲响……这些岁末的文艺活动,只是郑州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

选对方法“事半功倍”

2010年,我市文艺工作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和年初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坚持专业文化和群众文化两手抓,着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大力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一项文艺活动的水平高低,前期的策划定位是最关键的环节,没有精心设计不可能有高水准的文艺活动。”市委宣传部有关同志介绍。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组织活动时着眼于体现省会城市的首位度,着眼于提高郑州的文化品位、文化实力和影响力,树立精品意识,力争做到一流。如年初与市纪委、市纪检监察局共同承办的“清风和谐满园春”——河南省省会迎新春廉政戏曲文艺晚会,把欢快祥和的春节、地方传统戏曲和廉政题材相结合,突出理念创新和思路创新,巧妙编排节目,很好地将政治性、教育性、艺术性融为一体。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专程到晚会现场观看演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河南卫视、郑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播放,引起了社会广泛赞誉。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打造精品电视剧目《河洛康家》,按照市领导提出的“打造精品巨制、彰显郑州文化魅力”的目标,策划方案几经修改,剧本创作数易其稿,历经1年时间将该剧拍摄成为近年来展示郑州文化形象、河南文化形象的又一部精品力作。

如果说高水平策划是前提,找准活动定位、突出主题、创新形式则是能否吸引市民广泛参与的关键。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和谐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开展文化活动的目的。为此,市委宣传部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性文化活动,如在举办2010年郑州市迎新春电视文艺晚会时,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从节目编排、舞美设计各个方面着力体现建国60年来郑州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现代郑州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今年策划组织的“写郑州、唱郑州、咏商都”活动以表现郑州的厚重历史、风土人情、人文精神、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题材,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艺术爱好者积极参与。特别是“写郑州”活动,参与者以多种形式展现郑州的神、郑州的韵、郑州的美。活动挑选出一批优秀作品结集出版,不仅为作者们提供了展示作品、互相交流的平台,由此推出了一批作者,同时使读者能通过“写郑州”的优秀作品了解郑州、感受郑州、体验郑州的厚重文化。

“把握重要时机,开展集中展演,营造活动声势,是做好群众文化工作要掌握的方法。”据了解,我市文艺工作注重抓时机、抓节点,利用节假日、本地重大活动等有利时机,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而“欢乐中原·魅力郑州”群众文化活动则通过集中时段、集中地点、集中队伍、集中展演,成为了一个规模大、影响大的文化活动品牌,逐渐为越来越多的郑州、河南乃至全国观众所了解。

据介绍,在新的信息时代,通过发挥媒体宣传优势扩大活动影响是一种有力手段,在开展每项活动时,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发布活动消息,使群众在第一时间了解活动信息。群众可根据个人爱好和特长,及时安排参与时间和参与方式,进一步提高活动影响力。

群众性、专业性双丰收

“关于家乡郑州的新闻今年多次在央视播出,家乡越来越让我感到自豪,感到思念。”定居北京五年的李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而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包围”中,她还经常能在当地和中央电视台上看到家乡郑州的文化快讯,如纪录片《商之都》、大型少儿科幻电视连续剧《快乐星球》等,这些令她自豪。

市民张大爷说:“现在经常能看到咱们自己主办的大型活动,像海峡两岸戏曲名家中秋演唱会等,体现了一个开放、现代的郑州。”我市一名艺术家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宣传文化部门紧密联系各行业、各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的各类文艺活动,展现了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面貌、取得的新成就,令人振奋和鼓舞。

2010年作为郑州市“群众文化展示年”,不仅有春节民间文艺大巡游、元宵节民间文艺展演、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原风”——中原民间传统文化展演、全市群众文化专业干部才艺展示,还有“周末戏曲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秧歌、盘鼓、龙舞、舞狮、河洛大鼓、小品、唢呐与剪纸、面人、泥咕咕、丝绢烙画等艺术表演动静结合,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除了开展群众活动,在专业艺术打造上我市也毫不放松。据了解,充分挖掘我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河洛康家》已摄制完成。大型新编舞剧《水月洛神》全新亮相,获得专家学者和观众一致好评,被誉为“一部具有文化厚度、品质高雅的舞剧,不仅代表河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更是河南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新成果”。还组织开展了郑州市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暨第十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

继往开来新跨越

今年我市的文艺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文艺工作者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将更多的精力用到了总结经验,进入新的探索和实践中。

“2011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一手抓精品生产,一手抓文化普及,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积极开展公益性文艺活动,为我市文化强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据了解,2011年我市将继续深入开展“写郑州”“咏商都”“唱郑州”活动,开展“书画郑州”等活动,逐步培育和成就一批本土作家、艺术家,推出一批优秀文学艺术精品佳作。还将开展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和第十三届优秀艺术成果奖评选工作,真正把符合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我市精神产品创作水平、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地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覆盖率的作品推荐评选出来。同时继续加大服务协调力度,为各影视剧制作播出提供积极的服务。将组织开展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及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和各类活动日的文艺活动,着力展示多年来我市群众文化发展的成果,调动机关、企业、乡镇、社区、中小学等社会各界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继续开展“欢乐中原·魅力郑州”群众文化活动和优秀剧目展演等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绿城广场舞台作为我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作用,为社会各界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服务保障,做到文化活动的常态化、多元化、社会化。

2011,“十二五”开局之年。展望将要举行的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多项文艺活动,郑州的文艺工作者必将在新的征程里,带给郑州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千万百姓新的文化热潮……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李 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