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新郑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助推发展 共筑和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助推发展 共筑和谐
——新郑市政协2010年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刘冬 高凯 陈扬 李伟彬 赵丹 万斌 冯伟尉 边艳 文/图

政协新郑市(县)委员会

成立60年大事记

政治协商榷国是

新郑市政协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的独特优势和作用,通过政协各种形式会议,多层次开展协商活动(全体会议整体协商、常委会专题协商和座谈会重点协商),有力地促进了新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新郑市政协三届十八次常委会上,委员们就该市临煤板块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协商议政。委员们在充分肯定了“园区产业集群链条长、经济增长速度快、招商引资规模大,为该市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也为该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良好的示范”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关注民生,严把质量关,建设安置社区”等建议,为该市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

在新郑市政协三届十九次常委会上,委员们就该市“十二五”规划草案进行了专题协商讨论。新郑市政协通过对常委们发言材料的补充整理,筛选出9篇优秀文章汇集成册,编写了“政协新郑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专集”,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民主监督筑和谐

新郑市政协从充分发挥提案监督、着力搞好社会监督、重视专项视察监督三个方面着手,加强民主监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在充分发挥提案监督方面,新郑市政协出台了《重点提案办理工作暂行办法》;在着力搞好社会监督方面,新郑市政协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中法院陪审员、检察院人民监督员、教育督导员及各种特邀监督员的作用,对政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在重视专项视察监督方面,新郑市政协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市重点工程等项目,在每次视察前做足充分准备,找准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视察。

参政议政谋发展

厚民生才能聚民心,顺民意才能保民安。一年来,新郑市政协围绕“菜篮子”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就业情况、林业生态县(市)建设、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等民生及市重点工程等问题,全年共开展12次调研、视察活动。

2010年下半年,农副产品价格特别是菜价上涨过快,直接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针对这一情况,该市政协农林科技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市农委负责人、市科协负责人及农业专家,于8月中、下旬对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采取走访群众、查看市场、深入蔬菜基地等方式对该市蔬菜产、供、销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针对该市蔬菜产业存在的“基地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制定人才引进机制,制定扶持政策和科学考评机制”等建议。

增进共识促团结

新郑市政协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国家传统节日专访民族宗教界的知名人士,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通过一年一度的拜祖大典活动,加强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宣传新郑优良发展环境,鼓励他们来新郑投资创业。新郑市政协多渠道拓展联谊交友,大力加强同各方联系,不仅使得自身整体优势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而且营造了广开言路,畅所欲言,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政治氛围,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一年来,该市政协共接待全国、省、市、县政协来新郑视察、调研、考察、会议等活动800余人次。

强基固本壮队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郑市政协始终把抓好委员队伍建设,提高委员履职能力、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摆在重要位置。着重从激励委员履职行权入手,修订完善了《关于加强常委、委员管理的暂行规定》、各专委会工作通则、简则、提案工作条例,有力地推动了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调动了委员参政议政积极性。

自2010年5月份开始,新郑市政协在机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发机关中共产党员干事创业,争当表率的激情。同时加强机关文秘、行政、后勤和接待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市政协机关为政协履行职能、为广大委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加快发展时不我待,服务发展使命光荣。新的一年,新郑市政协将牢牢把握两大主题,切实履行三大职能,齐心协力谋发展,尽心竭力惠民生,凝心聚力促和谐,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主动参与发展

积极建言献策

政协委员是政协组织的“细胞”和主体。新郑市政协委员怀着满腔热情,牢记委员使命, 追寻群众声音,履行神圣职责,全心全意为百姓鼓与呼!

王保玉:激情铸就创辉煌

王保玉,新郑市立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连任三届新郑市政协委员。

在企业管理上,他一直以“公心、诚心、细心”这“三心”要求员工;在企业发展上,他把科技和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在企业经营理念上,他本着“诚信经营,长足发展”与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购货合同。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不断为新郑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言献力,用自己努力拼搏取得的成果来回报社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董秀智:拼搏奉献为乡亲

董秀智,现任新郑市政协委员、观音寺镇大董村支书。

2005年,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董秀智不顾家人的阻拦,放下手头的生意,毅然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以他为首的村两委带领下,大董村呈现出一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明的良好景象。村党支部连年被新郑市委评为“五好”党支部,他本人连年被新郑市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董秀智不图虚名,牢记职责,积极建言献策,连年被该市政协评为优秀政协委员、优秀提案人。他提出的“加强基层民调工作”的提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发了《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民调工作的开展。

陈明:爱在育人燃红烛

陈明,现任新郑市政协委员、新郑二中分校校长,是一个雷厉风行、勇于开拓、永不服输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他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郑州市优秀青年教师、郑州市先进工作者、新郑市名师等多种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陈明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新郑市政协组织的各项调研、视察活动,积极参政议政,为该市的高中教育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他提出的关于“给中学配备心理学老师”、“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等提案都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采纳,连续两届获得优秀政协委员和优秀提案人荣誉称号。

吴在文:真情展示新风采

吴在文,现任新郑市政协委员、河南宏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荣获河南省饲料行业突出贡献奖,新郑市第二届十大青年企业家称号,连续两次获得薛店工贸园区经济建设“十大功臣”称号。在吴在文的组织下,公司先后与中国农大饲料研究所、华中农大合作开发了猪、鱼、牛等高档饲料。

在担任第三届新郑市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期间,他积极参政议政,献言献策,认真履行了一个政协委员的职责。他认为,作为一名称职的政协委员,应有的品格和追求应该是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得到更大的升华和提升。

新郑市政协倾情

打造“委员之家”

主动服务委员,建立委员阵地——建言献策聚智处、谋计发展智慧园;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便民平台——社情民意反映点、服务群众联系点。在新郑市,政协委员之家的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委员们以此为阵地,履行政协三大职能,切实推动了政协全局工作的开拓和创新,为该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近日,记者走进新郑市“委员之家”,近距离感受这种扎根基层的履职方式和交流平台,听委员们谈“咱家”。

党委政府重视是委员之家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在新郑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委员之家的建设是亲自过问、经常指导,要求各方各面从人、财、物上提供有力支持。“现在我们的委员之家硬件设施齐全,活动多样,呵呵,身处其中,感觉很温馨。”委员吴志强深有感触地说。

委员之家是各界别委员开展活动的重要载体

“以前,我们在开展工商联界别活动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可是由于缺乏可靠载体,效果不理想。委员之家活动,解决了这一问题。”委员石华峰说道。在新郑,自从有了委员之家,各界别的委员便有了自己的固定活动场所,界别活动开始有声有色,委员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整个政协工作也活了起来。

委员之家成为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树立形象的重要窗口

党政群政协委员贾俊峰等委员了解到新郑市部分街区健身器材毁损严重,群众有意见,就写成提案,促成了这个问题的解决;申军委等委员了解到该市一些路段交通拥堵,就提出了在市区主要路口建设过街天桥的提案,目前,新郑市市区4架过街天桥架设已基本竣工。“通过委员之家这个窗口,充分展示了委员关心群众、服务社会、乐于奉献的精神面貌,树立了新时期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良好形象。”政协常委王聚福说道。

建言有重点 提案有回音

答复满意或基本满意率达100%

新郑市政协委员视察该市中心城区新区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新郑市实施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新郑市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立足谋大事、献良策、求实效,在服务全局上准确站位,在推动发展上主动作为,在工作方法上勇于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①新郑市政协组织全体委员到企业视察

②政协委员踊跃发言

③新郑市政协医药卫生界委员开展义诊活动

④新郑市政协出版的各类文史资料

新郑市政协三届四次会议以来,该市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一年来,共提交提案173件,其中精选出18件重点提案。截至2010年底,委员提案已解决或措施到位正在积极落实的91件,占总件数的54.8%;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64件,占总件数的38.6%;因其他原因留作参考的11件,占总件数的6.6%。通过跟踪问卷调查及回访,答复委员满意或基本满意率达100%。

精选一

华瑞路铁路立交桥开工建设

荆国臣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建设华瑞路铁路立交桥的提案”

办理结果:新郑市领导10月13日带领相关部门进行了实地调研,要求该市财政局预借启动资金,该市城市开发公司负责尽快协调相关部门开工建设,确保委员提案得到落实。目前,启动资金已拨付到位,各项协调工作已到位,施工单位已进场,道路涵洞基坑开挖完成80%,箱涵钢筋制作完成60%,预计2011年5月份建成通车。

精选二

渔夫子路道路环境逐步优化

王宏森等委员提出“关于渔夫子路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交通问题的提案”

办理结果:新郑市城乡规划和城市管理局采取了强有力措施,定期进行集中治理,把50多家摊点规范到旁边的渔夫二街,然后集中人力,全天守候,长效管理,防止反弹。目前该路畅通有序,环境得到优化。

精选三

《新郑市古枣树保护管理办法》已经出台

石聚岭等委员提出“关于加强古枣树保护的提案”

办理结果:新郑市林业局等单位加大林业执法保护力度,坚决杜绝随意砍伐、盗伐、破坏、倒卖枣树等行为。同时积极与郑州市林业局等单位对接,探讨建立古枣树集中保护区的可行性,科学移植,确保成活。目前,《新郑市古枣树保护管理办法》已经出台,3973棵百年以上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施工的古枣树已分别移栽至好想你古枣树示范园和枣科所试验场,百年以下的枣树,孟庄镇政府也组织全部进行了移栽,移植的枣树成活率达到85%以上。

■ 政协机构不断完善。由1982年仅有的三个专门委员会和办公室,变为现在提案工作委员会、经济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农业委员会、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委员会等7个专门委员会和办公室、老干部科。

■ 从1982年至今的各届政协委员共提出提案3666件,经审查立案3544件。

■ 1986年,当土地联产承包制使广大百姓开始享有实惠之初,委员们对土地承包后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缺失进行了调研,将意见建议报该县委县政府后,县委县政府据此召开大会,动员全县人民开展水利修复工作。

■ 积极为招商引资提建议。1993、1994年,委员们提出“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再掀招商引资新高潮”等建议,该县委、县政府采纳后重新制定了《新郑县(市)招商引资优惠办法》。

■ 1998年,王保平、王忠贺等14名委员联名提出的“扩大炎黄广场、完善城市功能”提案被采纳,原计划的炎黄大厦停建,改为扩建绿地近一万平方米,建成了炎黄广场。

■ 促使小麦种植面积增加。1999年形成的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粮食生产、文化旅游等课题的8篇调查报告,得到采纳后,新增优质小麦种植面积7万亩。

■ 2004年,高国安等委员“关于对黄水河桥进行扩宽改造”的提案得到采纳后,作为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新桥桥面宽25.9米,双向四车道,彻底改变了原来黄水河桥窄小、交通不畅的状况。

■ 2005年,为解决普通高中入学难问题,提出了“挖掘内涵,扩充升学空间;扩大外延,注入教育资源”等意见建议,该市政府依据此建议,出台了“一迁建一新增一扩建”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新增高中招生规模2000人,大大缓解了高中入学压力。

■ 2006年,为促进新农村建设,该市政协常委利用10天时间,分五组深入到16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15个综合整治村进行专题调研,并经该市政协二届十八次常委会充分研究讨论,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并得到重视与采纳。

■ 开辟《委员创业》专栏。2007年以来,该市政协向全体委员下发了《市政协关于开展委员创业活动的意见》,并在电视台开辟了《委员创业》专栏, 仅2009年以来,该市政协委员新上项目26个,总投资13亿多元。

■ 先后编写《新郑解放50周年》、《轩辕黄帝》、《白居易》、《新郑名人百传》、《光辉历程·新郑政协60年》等文史资料17期,总计400多万字。

委员风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