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冬 高凯)在以往,农村的沟洼是“天然”的垃圾场。如今,新郑市城关乡却充分利用这些闲置土地,在帮助农民致富上另辟蹊径。该乡负责人说:惜土就是惜金,更是吸金。
走近该乡王刘庄村,一幢幢“白色城堡”映入眼帘,这是该村近两年发展起来的蔬菜大棚。让人奇怪的是,这几十个大棚“稳坐”在村边高低错综的沟壑里。据其中一位承包户说,如今每个大棚每年能创收4万余元。
耕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务”农业大乡之“实”,新郑市城关乡始终坚持“给力”地宣传。特别是以“6·25”全国土地日及土地法颁布纪念日宣传活动为契机,该乡围绕“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这一主题,集中两个月时间,利用标语、横幅、广播电视、基本农田保护牌、送法下乡等形式,开展大张旗鼓的耕保工作宣传活动,从而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耕地保护工作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对耕地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10年该乡运作的新郑市第四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已顺利通过郑州市国土资源局验收,新增耕地31公顷。
耕地数量不减少是前提,质量提高是关键。城关乡将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头戏”,狠抓工程管理,靠制度管工程,靠管理保质量,做到了增加耕地数量和质量两不误。连续几年,城关乡大力建设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通过林、田、水、路、电的整修与升级改造,近4万亩耕地得到了有效整治,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提高。
该乡东郭寺村村民李晓芬告诉记者,比起以前,每亩地能增收200元。有了效益,农民积极响应。目前,全乡已发展优质小麦、玉米良种种植25000亩。
此外,城关乡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严格执行规划和计划,2010年全年没有出现违法违规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也基本实现了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770公顷的责任目标。前不久,城关乡被郑州市评为国土资源保护工作先进乡镇。
“做好耕地保护对我们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稳产高产、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郑市城关乡负责人如是说。一路行,一路看,广袤的城关乡大地上农田成方、沟渠纵横、道路宽敞,赏心悦目的景色处处可见。